巡山校尉 作品

第686章 寶靈啟示 開源闢流




    武道之中,從來無有“法寶”一說。功行未臻上乘境界時,或可藉助“法兵”鬥戰,增添三分威勢。譬如那將莊炎打將出去的殿衛,手執銅棍,便是此類物品。但是修為漸高之後,軀殼堅逾精鐵,渾然一體,自然不需外物累贅。



    不過,再細細看去。玉簡之中所書的“法寶”,以身內煉,執中樞紐,性靈自足,調御一身精蘊神意。無論戰力還是持久,皆可藉此提高倍許而有餘。種種微言大義,著實妙不可言。



    只數息功夫,甄蕊便沉醉其中。



    等候了足足一刻鐘功夫,歸無咎輕輕咳嗽一聲。



    甄蕊恍然夢醒,雙頰之上泛起一絲紅暈,小聲道:“弟子失禮了。”



    歸無咎擺了擺手,示意無妨。又告誡道:“此法甚為艱難,千萬不可勉強。”



    待甄蕊允諾,便命其退下。



    甄蕊叩別之後,歸無咎沉吟不語。



    他本就想借機教授甄蕊什麼,來探一探奇妙師徒之“緣”。沒想到經由小鐵匠和本命法寶的觀察啟發,猝然導致這一步,竟邁得這麼大。



    真武之域內,品質稍差之物固然毫無用處;但真正上乘的混元真寶一流,自通性靈之後,足以突破武道規則之限制,成為武修的強大臂助。



    可是武道之中,卻從未見得此等品階的寶物誕生,不啻於廢棄一條大道。



    這是否會是武道式微的原因之一,就不得而知了。



    此等情形,自然不是武道傳承之中未有英傑降世,能夠將這一條道路走通。說到底,乃是先天條件的制約。



    仙道與武道的道術差別,說白了是“精一”之道與“分殊”之道異路揚鑣。



    精微執中,抱元守一,真炁自凝,先成為丹,後成為嬰。至於此身,雖需久煉而保之,終究只是渡河之筏;這是仙道之路。



    魔道亦與之相似,不同之處在於所守之“一”去住無定,流變無窮,不拘以丹田為本。



    而散元歸真,內煉精氣神,外煉筋骨皮,混同合一,無有差別。終止於不死不滅,不衰不朽,與世而同周,這是武道之路。



    問題便處在此處。



    鍛鍊真寶之法中,以九宗道術的內煉之法最為高明。



    真寶九煉,實則是模擬和依傍了丹嬰內煉的過程,漸次成型,終在成就近道之境時,煉出混元真寶。



    丹嬰神變之過程,等若是混元真寶依次煉化的柺杖與借鑑。



    可是武道之中,因為這內煉精一的過程被徹底取消,自然再有聰明才智之士,終不能為無米之炊,單靠奇思妙想便將鍛造真寶的手段發明出來。



    武道傳承,縱然偶爾流落在外,為仙門所得。但是本土仙道的“天祭器”一流煉器法門,並不足以臻至真正匯通妙用的上乘境界。



    歸無咎成了第一個九宗出身、又涉獵武道之人。



    若是此事做成,指不定他將成為武道中至關重要的人物。



    也不知在這“真幻間”中立此一道,會激發怎樣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