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42章 小解啊!要不你字“公豹”吧!

    “小解啊,下定決心了?”

    朱高煦看著解縉,嘴角泛起了戲謔笑容。

    解縉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而後苦笑道:“漢王爺早就算好了一切,縉還有其他選擇嗎?”

    朱高煦這個狗賊根本就沒有給他任何選擇,上了漢王爺的賊船,反悔想下去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要麼跟著他一條路走到黑,要麼就早點給自己準備好一副棺材,早死早超生!

    只是,解縉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

    是的,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讓他解縉出獄的機會!

    一個讓他解縉進入執政中樞的機會!

    即便這個機會,是漢王爺提供的,那又如何?

    想著,解縉神情一肅,看著朱高煦,認真開口道:“漢王爺,縉可以編寫教材,也可以做那育部尚書,甚至可以追隨於您!”

    “但是有一點,縉懇請王爺放過解氏一族,即便將來真個弘揚新學,也請王爺不要因為解氏的牴觸而選擇報復……”

    聽到這話,朱高煦一怔,思索片刻後,這才反應了過來。

    解縉可不是什麼寒門子弟,而是出身江西吉水解氏,書香門第之家,詩書簪纓之族。

    大明兩京十三省,江西進士數量名列前茅,尤其是吉水縣。

    這個小小的縣城,以出翰林聞名於世。

    有明一代,吉水縣就出了一千多個進士!

    這個數字,有多麼可怕?

    要知道大明每科殿試的錄取人數不過三百人,很多偏遠的縣城可能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出不了一個進士。

    以致於到了大明後期,出現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這種說法。

    吉水自宋代以後,名人輩出賢才無數,導致吉水人都形成了一種讀書應舉的思維模式。

    不僅僅是官宦書香之家,就是普通的百姓家庭,也會盡全力供自己的孩子讀書應試,以此步入仕途改變命運。

    以科舉入仕,在吉水人的心目中早已仕根深蒂固。

    而解縉出身的吉水解氏,就是出了名的詩書簪纓世族。

    解氏從唐朝開始或是為官,或是大儒,家學淵源深不可測。

    其父解開元末辭參知政事,為一代大儒,學者稱為“筠澗先生”。

    洪武二十年,解縉與解綸、妹夫黃金華一同參加科舉,會試結束後,三人竟同時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