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聞上古 作品

第120章 學校如林!重視教育的老朱家!

    乾清宮。

    龍椅旁邊,朱高煦坐在了小板凳上面,聽著群臣的彙報。

    朱棣走了,帶著五十萬大軍,心滿意足地北伐瓦剌去了。

    他倒是走了,剩下這一堆爛攤子,卻要朱高煦來收拾。

    畢竟他這個漢王殿下受命監國,真要論起來臨時地位比太子爺還高。

    此刻朱高煦正生無可戀地坐在小板凳上,沒有召開正式的朝會,只是在京的文武官員聚在一起,勉強算是一個小朝會。

    吏部和禮部彙報了一下明年開春科舉大考的準備情況,事關春闈大考,朱高煦不得不重視。

    洪武元年,剛剛登基的太祖朱元璋,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就深刻地認識到開展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

    由於早年失學,在戎馬之間,太祖朱重八也不忘惡補學業,在他身邊聚集最多的就是知識分子。

    因為他深刻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吃了太多沒文化的虧,所以老朱一舉奠定了大明朝“養士取士”的基本國策。

    想著,朱高煦就忍不住暗自讚歎,為老朱同志點贊。

    人家一邊打仗,還一邊忙著學習,這才成功開創了大明朝的基業,甚至打造了一個洪武盛世。

    大明太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當過乞丐要過飯,做過和尚撞過鍾,參加義軍造過反……可謂是元末群雄裡面出身最慘的人。

    群雄並起,逐鹿天下,最終卻是他朱元璋戡亂摧強,剪滅群雄,得了天下!

    太祖爺朱元璋,不愧是千古一帝!

    經過洪武朝不斷地完善舉制,現在永樂朝的貢舉制十已經分完備。

    鄉野間設立學舍,每三十五家辦一“社學”,生員沒有定額,為稚子幼童啟蒙;地方上有縣學、州學、府學,每天供應生員飲食,給天下學子開闢出一道求學之路。

    府、州、縣學府所招收的學子,以官員子弟及普通百姓子弟之優秀者、年十五歲以上、讀過“四書”的為合格。

    每月有小考,大考三年一次,成績優秀者,先送到行省,再選拔最優者送至京師,入國子監進學修德,妻子可隨行,負責一切費用。

    學成後由天子召見,分科擢用,其任用之職務有御史、知州、知縣、教官、經歷、縣丞、部院書吏奏差、五府掾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