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金 作品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生死不可逆

    有句話說的好,天大地大,死者為大。

    以國內的行情,很多時候不僅僅是要講對錯的,同時還要照顧弱勢群體。

    什麼是弱勢群體?

    在國內,患者就屬於弱勢群體,死者那就屬於弱勢群體。

    就比如上次陳家兄弟的事情,當時陳家兄弟把死者的屍體往急診科大廳那麼一放,不管誰對誰錯,當時的輿論那都是一邊倒。

    今天的這位患者如果是被人慫恿的,那麼搞不好又是一出陳家兄弟的事情。

    而且這次的事情還和和陳家兄弟的事情不同,陳天明那是自己作死,喝酒致死,真相大白,大多數人都能理解。

    可今天的這位患者,那是絕症,治不好的那種。

    而且還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絕症。

    前文說過,理論上講,天下沒有治不好的病,之所以治不好,只是未得其法,同時還有一種情況,有些病已經不能稱之為病了。

    生老病死,春夏秋冬,黑白交替,花開花落,這都是自然之理,醫生再厲害,也只能治病,卻不能讓人長生不死。

    有些患者的病症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已經脫離了疾病的範疇,而是一種自然死亡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有人或許會說了,有些人活到一百多歲,依舊精神奕奕,可有些人五六十歲就去世了,你能說不是病?

    可事實上,有些**十歲的,人家也不見得就到了壽終正寢的年齡,有些五六十歲的,也不見得你就沒有到生命的大限。

    一個人的壽命是由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一個是先天因素,也就是家族的基因遺傳,受孕的時候父母的健康程度,孕期孕婦的營養均衡,心情等等,這些都是先天因素。

    如果某個家族有長壽的,你就會發現,人家的子女往往都比較長壽,這就是先天遺傳。

    除了先天因素,還有後天因素。

    後天因素就是一個人出生之後的生活環境,這個生活環境包括,家境,也就是從小到大的飲食,也包括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比如作息,運動,心情等等。

    對於先天條件好,後天環境也好,作息規律,懂得養生的人來說,或許百歲都不能算是大限,可對於先天條件不好,後天又不懂的節制,過早傷身的人來說,五十歲也不見得就算是年輕。

    如果把人的先天比作是一個水壺的外殼,那麼它能盛放多少水,就是這個人的壽命,而後天的因素卻好比是水鏽。

    對於懂得節制,懂得養生的人來說,他們就好像懂得時時清理水壺中的水鏽,讓水壺的容量永遠處於最大狀態,可對於不懂得養生的人來說,他們就不懂的清理,水壺中的水鏽就會越聚越多,天長日久,水壺的容量也就越來越小。

    嗯,差不多就是這麼個例子。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也只能治病,而不能逆轉生死,當一個人大限到了,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醫生能做的就不多了。

    要麼延緩一段時日,要麼讓患者少受點罪,這就是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