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金 作品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方寒構想的模式(三更)

    查房的時候,方寒遇到了溫學義所說的患者。

    七十來歲的老人,因為是勞苦人,看上去比較蒼老,不過精神很好,狀態也不錯。

    看上去比較消瘦。

    方寒給患者做了詳細的檢查,舌紅,苔薄,畏熱易汗,問了睡眠,睡眠比較差,脈弦細。

    “方醫生,我爸可以不做手術嗎?”

    邊上患者的兒子很是客氣的問方寒:“其實我們來江中院,就是聽人說方醫生您水平高,奔著您來的,要不然我們昨天就走了,根本不會住院。”

    “我開個方子,先試著服用,看看效果。”

    方寒並沒有給篤定的答案。

    “嗯,謝謝您,方醫生。”

    “不用客氣。”方寒禮貌的笑了笑。

    查過房,回到值班室,方寒坐在溫學義對面,寫了一個方子遞給溫學義。

    “患者體瘦,瘦人多火,諸多症狀也是多陽盛陰血不足的症狀,當用瀉火養陰血的思路。”

    “嗯。”

    溫學義接過藥方,點了點頭。

    “溫醫生,咱們江中院還是以中醫為主的,無論是骨傷分區還是肝外分區,其實也只是為了彌補江中院急診科之前的不足,無論是關節置換還是肝臟手術,都不是目的,也只是手段。”

    溫學義有些不解:“方醫生您的意思是?”

    “以後但凡骨傷分區有需要做關節置換的患者,都可以先邀請其他科室會診,如果能採用中醫的法子治療,就不用手術,手術是補充,不是必須。”

    今天這個患者倒是提醒方寒了。

    自從骨傷分區成立,他先是燕京學習,之後為了系統任務,又去兒科坐診,然後又去了一趟美國,骨傷分區這邊倒是沒怎麼關注過。

    今天這位患者也算是給方寒一個警鐘。

    江中院急診科的骨傷分區和肝外分區之所以不是獨立的科室,正是因為方浩洋和方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手術而手術。

    中醫不是萬能的,針對有些患者,中醫療法不能見效,亦或者患者病情複雜,藥物不能直達病灶,如此就要採取其他治療措施,比如外科手術。

    可倘若中醫療法可以治療,還是採用手術方式,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溫學義是單純的外科醫生,所以遇到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第一方案就是手術,這並不是江中院想要的目的。

    方寒對溫學義道。

    “溫醫生,中醫和西醫不同,中醫的手段其實是很多的,從中醫的發展來說,先有方劑,方劑不足,再有針灸、推拿等種種治療方法,所有的法子都是為了患者服務的。”

    《黃帝內經》雲:“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從這句話也能看出,從最初來說,中醫的治療手段,一種是一種的補充和輔助。

    有時候患者病症嚴重,用藥見效慢,就需要採用針灸急救,亦或者針灸輔助,幫助藥力儘快見效。

    因而,在方寒看來,現在急診科的外科手段,也要當做中醫手段的一種補充,而不能喧賓奪主。

    中醫治療,非常講究時機,正所謂病情多變,有時候錯過時機,治療的時候難度就會大大增加,對於一些外科手術的患者來說,有時候貿然手術,反而會造成耽誤中醫的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