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金 作品

第四百九十七章 醫者之路(三連更求推薦)

    “成方?”

    陳遠都驚呆了。

    這個方子是方寒開的,可這一段時間寫病歷,查看患者的情況,很多細節上的事情都是他來乾的,他竟然沒有注意到方寒的這個方子有什麼特別。

    很多人都知道,中醫講究一人一方,因病施治,中醫的方劑也很難批量生產,之所以難以批量生產的原因就是同樣的方子同樣的病,這個人能用,另一個人不能用。

    中醫講究因病施治,一人一方沒什麼毛病,可不代表中醫的方子是亂開的,也不代表中醫人給人看病,遇到所有的病症都是自己組方。

    中醫的方劑,有些方子藥材少,有的方子藥材多,雖然每一味藥材的藥效你都清楚,卻不代表搭配在一塊的效果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簡單的病症還好,特別是一些複雜的病症,治療起來那就要慎之又慎,開方的時候更是要再三斟酌,確定無誤,方可用藥。

    前文說過,中醫是一門經驗性的醫學,這也就導致並非中醫越古老越好,很多歷史上的名醫都是站在前人的經驗上創立屬於自己的醫學理念。

    很多人都知道,神醫扁鵲,神醫華佗,醫聖張仲景,人們稱讚某些醫生的時候,也會說什麼扁鵲重生,華佗在世,換句話說,如果扁鵲真的重生,華佗真的重生,他們的本事也不一定比得過現在的一些名家醫手。

    扁鵲是所以被稱為神醫,是因為他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醫術精湛,可到了現代,他掌握的東西就不見得比現在的一些醫手名家多了。

    中醫經歷兩千多年的發展,一代代的名醫總結出來的方劑和醫療理念是在不斷進步,不斷積累的。

    就拿傷寒論中的方劑來說,張仲景的傷寒論之所以能成書,是因為傷寒論中的方劑都經過了千錘百煉,有些是之前一些醫家用過的,有的是當代的,有的是張仲景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個方劑沒有經過使用,藥效如何,反應如何,哪怕是醫聖也不敢貿然去推測。

    比如《傷寒論》中的某些記載,患少陰病六七日,腹部脹滿不大便者,應急用瀉下法,宜用大承氣湯,患少陰病,自痢下而便清水,大便呈黑、綠色,胃脘部必會疼痛,若口乾燥者,可用攻下法,宜用大柴胡、大承氣湯主治。

    諸如此類的記載,那都是經過驗證總結而來,患者患病四五日什麼情況,七八日什麼情況,有什麼症狀用什麼方劑,那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

    無中生有要比借鑑照用難得多,就好比習武,你自創武功要比學習別人的武功難得多。

    對中醫人來說,每多一個成方,每多一個可以靈活使用的方劑,都能讓後來者少走很多彎路。

    方浩洋和秦衛華之所以吃驚,之所以驚訝,正是因為方寒給應海濤擬的這個方子以前沒有過,現在用在應海濤身上效果卻出奇的好,而且這個方子還可以靈活使用。

    如果方寒能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出這個方子的適用病症,那麼這個方子就可以作為一個成方,讓其他的中醫人拿來用,這樣一來,一些類似於應海濤一類的患者有可能就會得到有效的救治,哪怕這些患者遇不到方寒,只要這個方子的用法傳出去,他們也有可能跟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