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金 作品

第六百六十八章 有什麼意義?

    針灸麻醉!

    提起這個詞,或許能讓很多中醫人感覺到羞愧,無地自容。

    在建國初期,國家對中醫的扶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針灸麻醉可以說紅極一時,可是到了現在,針灸麻醉已經很少有人提及了。

    針灸治療一些疾病的效果毋庸置疑,特別是在1979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推薦了43種針灸治療的適應症,可見針灸的效果是得到世衛組織的認可。在這43種疾病中不乏有坐骨神經痛、腰痛、牙痛等一些疼痛性疾病,它們使用針灸治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針灸的全球普及要比中醫藥更受眾,在中醫藥還飽受世界各地質疑的時候,針灸早已經遍地開花。

    但是,要使用針灸麻醉,並且達到手術要求的麻醉效果,使肌肉鬆弛便於手術進行,這就要大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從建國初期針灸麻醉紅遍大江南北,到逐漸銷聲匿跡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針灸麻醉積累了大量的病例,通過這些病例回顧性分析,針灸麻醉實際是不能完全達到臨床要求的麻醉效果,這也是針灸麻醉逐漸被人冷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針灸麻醉真的無用嗎,真的不能完全達到臨床要求的麻醉效果嗎?

    並不盡然!

    針灸技術不同於藥物治療,它僅憑一根針,醫生的一雙手就能治病。但是同樣的針,找不同的醫生去扎,可能效果完全就是不一樣;這與醫生的技術密切相關。

    不錯,醫生的技術才是關鍵。

    當年針灸麻醉紅極一時的起因若何,針灸麻醉真正大紅大紫,正是因為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2年訪華時,他的隨行人員患了急性闌尾炎,當時我國為其進行的治療方案是手術治療,針灸麻醉。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這件事在當時可以算是很有歷史性的一次訪問,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和美國第一次建交,當時美國隨行記者500名。

    記者中詹姆斯·羅斯頓(jamereston)患闌尾炎,在燕京協和醫院做闌尾切除術,應用針灸療法消除術後疼痛,取得成功。

    在華期間詹姆斯還參觀了針刺麻醉,回國後即在7月2日《紐約時報》撰寫有關報道,以大幅醒目標題刊於頭版,在美引起了轟動效應,從而促使國立衛生院(nih)注意到中國的針灸療法。

    中醫的針灸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走向了西方,走向了世界,而針灸麻醉也紅極一時,遍地開花。

    然而眾多的臨床實踐結果出來,卻讓給了眾多的中醫人一個當頭棒喝。

    臨床病例回顧,他並不是看一例或者兩例手術,而是看所有的手術,比如一百臺手術,成功的只有二十臺,那麼這個針灸麻醉就是極度的不合格。

    可是很多人都忘了一件事,中醫最重技術,特別是針灸,對技藝的要求更高。

    所有學針灸的人,都知道有“燒山火、透天涼”這樣一個針灸技術,可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燒的出這個火?透的出這個涼?

    放眼全國,現在還能使的出燒山火和透心涼的人幾乎寥寥無幾,難道就因為這個,否認這個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