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金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五章 送您了

    學院派和傳統流派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模式的區別,傳統流派的教育方式依舊是傳承,而學院派則比較現代化一些,和正兒八經的西醫學院沒什麼區別。

    在杏林界,傳統流派的中醫人一般是不怎麼瞧得上學院派的,認為學院派都沒什麼真本事,也就是炒作厲害,文憑高,學歷高,能力其實一般般。

    事實上學院派走出的中醫高手確實不多,代表人物就算是關寶成了,這位很能折騰,也有些本事。

    同樣,學院派走出來的一些人也不怎麼瞧得上傳統流派的中醫人,認為傳統流派的中醫人學歷低、守舊、不懂得變通,是土包子。

    很有意思,中國人自古就喜歡拉幫結派,這也算是老傳統了,即便是現在中醫式微,中醫人也是內鬥不息。

    當然,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也不算什麼壞事,有競爭力就有壓力,正所謂生於安樂,死於憂患,巔峰時期的中醫那可是百家爭鳴,各個流派名醫層出不窮,其實也和這種競爭不無關係。

    這就和先秦時期一樣,那個時候百家爭鳴,聖人層出不窮,可到了後來儒家佔據主導地位之後,上千年來出現的聖人也就那麼幾個。

    方浩洋笑容溫和:“江州醫科大畢業,來醫院五年多了,有資格評主治了。”

    李小飛瞬間就激動了,激動的臉色漲紅。

    他早就有資格評主治了,可以前誰關心過他?

    中醫比不西醫,中醫人就業面要比西醫臨床的醫生就業面窄的多。

    全國各地並不缺少三甲級大醫院,別的地方不說,單說江州省,三甲級的醫院就有六七家之多,北上廣那就更多了。

    醫院多,自然對人才的渴望也就大。

    可全國那麼多三甲級醫院,中醫科室有規模的卻不多,甚至很多三甲級醫院的中醫科室都只是樣子貨,大小貓兩三隻。

    就拿江州省省醫院來說,省醫院作為衛生廳直屬醫院,算是牌子比較硬的了,可中醫科滿打滿算也就十幾個人,至於一些在保健局掛職的專家大都不怎麼在科室逗留。

    醫附院那就更慘了,中醫科也就四五個人,完全就是擺設,只是為了存在而存在。

    這也是這兩年國家政策開始扶持,要求各級都建立中醫科室,哪怕是鎮一級的醫院也有中醫科室存在,可這個科室有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夫就很難說了。

    甚至在一些鎮醫院,中醫科室的牌子是有了,卻根本沒有中醫大夫,上級檢查的時候都是西醫大夫穿著白大褂充數。

    形成規模的中醫醫院少,中醫科室少,那麼中醫人的就業面也就窄了。

    對李小飛來說,能在江中院工作,那簡直就是祖墳冒青煙了,真要離開了江中院,他去哪兒,無論去了哪兒,那都不如江中院。

    從實習開始,滿打滿算六年多了,他實習的時候二十二歲,今年已經二十八了,過了春節就二十九了,即將奔三。

    李小飛激動的沒吭聲,方浩洋繼續道:“在我們急診科,升主治好歹要幹一屆住院總,這樣吧,這一段時間你好好學習,等葉開下來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