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阡 作品

第1691章 地為棄地,而國誰與共守

    自僕散揆渡淮以來,短短數日之內,連克潁口、安豐、霍丘,兵臨廬江、含山、和州,鋒芒正勁,直趨長江。千里州邑,混然一區,煙火相望,無有扞蔽,胡塵猝起,星飛雲散。



    南宋官軍之中,雖有何、姚那般只知占星卜卦或未戰先怯的庸才,亦有田琳、厲仲方等等一旦接防就拒敵於千里之外的驍將。前者早在今年六月便與小秦淮聯手奪取過壽春,近日與李君前二度合作、戍守廬江,立竿見影地制止了僕散揆所率金軍的摧枯拉朽;後者不僅是紹熙年間的武舉第一人,更還運籌帷幄、多謀善斷,雖說林阡才在含山與他熟悉了半日,便覺得手裡的刀一下從普通變成了飲恨。如此,既駕馭到神兵,又修復了情報網,僕散揆之於他的優勢便一去不復返,宋軍也總算在江北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一觸即發的和州之戰,怎麼看都空前的舉足輕重:作為江淮水陸之要衝,和州左控昭關,右挾長江,天門峙其南,濠滁環於北,東與建康相望,西與含山接壤,地位本就是重中之重;更何況受到前面這一系列戰事影響,下一戰無論何處都是金宋雙方皆急需、渴求——宋軍卯足了勁要還擊、雪恥,金軍鼓足了氣要追殲、決勝。因此,不管林阡或僕散揆,都勢必傾盡全力。



    生死存亡關頭,軍隊也好,民眾也好,都不可能完全以小秦淮馬首是瞻,林阡自然是非得去拜會那位建康府知府兼沿江制置使葉適不可,本想著等戰事輕緩些、見縫插針連夜去後方,誰想他竟帶病親赴前線,實在是出乎林阡意料。



    “你忘了嗎,文暄師兄的抗金之念,都是受這位葉老伯言傳身教的。”吟兒說,她不意外。



    “別叫葉老伯,叫葉大人……”林阡趕緊提醒她別再自來熟,比如像對程凌霄一樣見個面就拜了師……



    他倆一路與因傷退居二線的十當家謝峰一併前往葉適伯侄所在,沿途所見都是流徙的淮民惶惶無所歸宿。



    “恨只恨朝廷一向主和派居多,數十年來疏於邊防建設。在倉促決定北伐之前,千里邊疆都毫無守備。”謝峰嘆息。九年前,吟兒給這個沉默寡言的十當家起了個外號叫“不言謝”,他如今看到這些顛沛流離也禁不住心中憤慨。



    “是啊。兩淮一旦被金軍入侵,僅僅是楚州、盱眙、安豐、廬州等郡縣,可能就有二三十萬戶人家,慌亂逃奔、渡江求活。”林阡說,這些民眾是他要見葉適的最大緣由:宋軍在抵抗金軍的同時一個最艱鉅的任務就是確保民眾性命無虞,然而,民眾理應還要有人在長江南岸收容、安撫。



    步步靠近北岸,淮民正比平時稍微有序地渡江,見狀林阡等人都覺心安。林阡心忖,會面之處在這裡,說明葉適和他想得一樣。又想,只要官軍義軍一心一念,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關。



    遠遠便看到葉文暄長身鶴立,在一干官將裡顯得卓爾不群。今年三月林阡和他稻香村一別,後來只在掀天匿地陣中神交,至今已有七個多月沒見,期間林阡輾轉了大半個金國,葉文暄也同樣參與了開禧北伐。



    然而,葉文暄卻在宿州之戰目睹了當地官軍對義軍首領南龍的妒恨射殺,沒制止得了郭氏軍閥的剛愎自用、斷送戰機、任由他們為求自保出賣了前去救他們命的副將田俊邁……險些對“聚合官軍和義軍”這一任務失去信心的他,所幸後來在靈壁遇到了畢再遇,終於撥雲見日、重整旗鼓,那一戰,他協助畢再遇成功擊退了金軍,也促成了官軍義軍的一體。



    從那一戰開始,葉文暄夫婦便一直奔走於兩淮,致力於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的共融。成效顯著。不得不說兩淮地區的官軍雖然也有混吃等死的,但對義軍的態度從來都是歡迎、熱情、甚至聽令,東線的官軍義軍關係從一開始就不像西線那般波雲詭譎、中線那般陌生隔閡。



    “盟王,盟主……”身材高挑的冷飄零,也和葉文暄一樣令人很好辨認,她不經意間一回頭,恰好看到林阡吟兒一行三人,當即就飛身下船來迎他們。



    葉文暄一喜轉頭,雖然沒離開他身旁老者,一顆心也眼看著是飛過來了。船頭老者本來還在說話,葉文暄低頭說了幾句,得他允許便立刻下來。文暄後面還跟了好些官將,他們一臉小弟痴迷狀,明顯是對林阡久仰大名。



    “唉,原本可以憑楚州之戰成為兩淮民眾之信,誰料走火入魔,功名毀於一旦,實在可惜可嘆。”那老者轉身來,在船上與林阡遙遙相見,只是輕輕向他點了點頭,態度並不傲慢,語氣卻帶著苛責,正是水心先生葉適了。



    “葉大人。”林阡當即向他見禮,吟兒一愣,嘀咕:“就知道和朱熹打對臺的人不會有好脾氣……”



    “他沒說錯啊……”林阡趕緊按住吟兒頭,吟兒一臉堆笑:“葉老……”



    林阡知道,這老學者說得一點都沒錯,但凡自己在兩淮民眾心裡有一點威信,哪怕及得上三成像驍將們對他這樣,此刻淮民也不至於慌不迭地渡江而逃,而他只能任由著、確保著、遷就著他們逃,這五天來有些時候連勝仗都寧可捨棄了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