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阡 作品

第2047章 戰酣太白高,戰罷旄頭空(3)

    接二連三莫名蒸發的敦煌城人質,包含了曾經的金夏叛軍和匠人在內。

    肅州戰前三十餘萬蒙古軍,十八萬勁旅已縮至萬,支離破碎;十二萬外援不再人心所向,蒸發雖有林匪因素、更是自發而為。

    “孤城落日鬥兵稀……絕域蒼茫更何有……”林陌憑高望,初讀不解詩中意,再憶已是詩中人。

    大勢已去,西平軍司的逆流效忠,難說是不是用計——他們藉著西夏官軍一貫的懦弱形象,火速放棄抵抗向林陌開東北門投降,實際只是為護民眾往南逃……為什麼沒有這個可能?林陌也聽說過張議潮的故事,那之中描述過唐軍曾為百姓向吐蕃妥協。某些氣質,血脈裡流淌延續,換多少個朝代都不會變。

    現階段林陌放眼可見的,除了居心叵測的西平軍司千餘官兵,就只有兩種土著:仗沒有打來時都以為不會打來、仗真打來時這個丟不掉那個棄不下故而完全跑不了的百姓;故意留在淪陷區、想當夏諜報效祖國的義士。

    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幾里之隔到處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同一時間,軒轅九燁在另一座城樓,眺望遠方,勾勒夕陽,輕嘆。

    

    “林阡曾經的三大弱點,輿論、人質、分裂,煙消雲散。”

    從前征戰草原,成吉思汗一直認為,異族定要血洗,殺戮講求痛快,生長必須野蠻,“輿論愚民”?那是千載難逢的逆境才需要做的,他不喜,情非得已才會同意做,可如今,大劣勢下,他想愚都愚不了了。

    人質?從王子莊到玉門,從瓜州到三危山,從月氏到敦煌城,林匪的經驗再三優化,救人時分明輕車熟路。

    金宋的分裂一旦彌合,此消彼長就是蒙古軍的分崩離析。論高手,雖然肅州戰後雙方多半重傷,可後來盟軍採取“交錯強襲”,近來大部分都恢復元氣,反觀蒙古軍,始終一人當幾人用,鎖陽墓還遭林阡屠,以至於長生門都奄奄一息。論兵力,兩軍明明都是客場,肅州還是三十萬對三十萬,敦煌,一恍忽,竟五十萬對萬!?

    追朔起來,肅州之後成吉思汗一直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幾乎都是在被動招架、針對性地防禦,到敦煌天時地利人和交匯於敵,下一戰他連招架和防禦都是虛妄,他其實已經接受這個事實——林阡他,在缺點暴露無遺的情況下下明棋還碾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