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四百一十九章 經濟

    一開始,八個村子也是人心惶惶。

    但隨著北川城的第一批工廠開始投產,他們很快就將使用積分的牴觸拋棄了。

    剛剛入秋的九月份。

    霧海區、吳哥區這兩個控制區的糧食獲得豐產,其中霧海區收穫了6200噸鮮稻穀,吳哥區後來居上,收穫了1.8萬噸鮮稻穀。

    另外蔬菜水果、肉雞雞蛋、魚肉之類,生產量也大幅度提升,庫存壓力不斷提高。

    因此北川城的市場下調了農產品的整體價格,導致周圍的村民,之前可以在這裡暢銷的農產品,其價格受到嚴重的擠壓。

    北川城的西區就是工業區。

    北川竹器廠招募了上百個工人,他們利用吳哥區生產的機床,以及北川領地豐富的竹子資源,製造各種各樣的竹器。

    另外還有北川五金廠,就是專門製造各種忍具的工廠,同樣有兩百多名員工。

    加上各種服務業,領地內部的普通人正逐漸向北川城聚集,畢竟普通小農經濟下的農民,是幹不過工廠化農業的。

    赤的目的就是逼迫農民破產,然後將人口吸到北川城之中,這樣才可以打破自然村的宗族保守勢力。

    果然在糧食傾銷的衝擊下,越來越多村民選擇放棄耕田,成為炎門的工人。

    當然,炎門並沒有完全捨棄露天農業,比如林場、牧場,這些都需要一些農業人口。

    赤在北川領地的所作所為,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做社會實驗,測試小農經濟的承壓限度。

    另一方面,也是在整合這裡的人力物力。

    秋收的農產品價格暴跌,果然重創了村民的種植積極性,很多入城打工的村民,反而可以衣食無憂,甚至可以送小孩到北川學堂讀書,享受到醫療忍術的治療。

    人最害怕的東西,往往就是有對比。

    此時北川城的經濟,與木葉和一眾忍族估計的情況,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發展趨勢。

    本來他們以為這只是宇智波赤的死要面子,很快就會搞崩北川領地的經濟,卻沒有想到宇智波赤將北川領地的經濟盤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