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436章 太后怎麼言異姓而王事?!

    “回京述職?”

    劉盈新元七年夏四月,安東郡,安化城。

    端坐於郡守府的首座之上,看著手中,這封由太后親筆所書的‘家書’,呂祿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湧上一股忐忑。

    憂心忡忡的抬起頭,看著眼前,已是好幾年不見的族侄呂通,呂祿的目光中,只悄然湧上些許試探。

    “太后可曾言明:此番回京,乃因何故?”

    試探著發出一問,呂祿的面上神情,只愈發忐忑了起來。

    自劉盈三年,衛氏朝鮮被漢家所覆滅,朝鮮之地盡為漢家所有,距今,已經過去了近四年的時間。

    而在這四年的時間裡,作為安東郡第一任郡守兼郡尉,呂祿在這片新服之地,可謂是甩開膀子大幹了一場!

    按照劉盈原先的規定,從關東各地自發前來,以‘屯耕團’的形式遷移至安東,參加集體勞作的屯耕團卒,是要在三年之內,開墾出足夠的田畝的。

    具體而言,就是每個由兩千人組成的屯耕團,需要在三年之內,開墾出四十萬畝田。

    只有這樣,才能在屯耕團解散,化‘屯耕’為‘屯民’時,讓每一個屯耕團卒,都分到劉盈承諾的二百畝田。

    但實際上,在呂祿的‘無所不用其極’下,安東絕大多數屯耕團,都提前完成了各自的目標。

    就拿進入安東的第一個屯耕團——平壤都尉屯耕團來距離;

    劉盈三年秋,平壤都尉屯耕團設立,兩千名團卒,抵達平壤。

    次年春,在平壤城的基礎上擴建的安東郡治——安化城建成,平壤都尉屯耕團,也正式開始開荒屯田。

    劉盈四年秋,平壤都尉屯耕團開墾出的七萬畝田,產出了近二十萬石糧食。

    雖然畝產還不到三石,但這二十萬石糧食,卻也讓平壤都尉屯耕團,在屯耕安東的第一年,就完成了‘自力更生’的目標。

    二十萬石糧食,足夠這兩千名團卒吃四年!

    而呂祿為安東帶來的變化,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毫無徵兆的降臨在了人世間。

    ——平壤都尉屯耕團,總共兩千人;

    就算加上那些從關東前來投奔的家人,以及團卒在當地娶的妻子,也不過是三千多人。

    所以,那七萬畝田第一年的產出,呂祿只給團卒們按照人頭,每名團卒發了五十石。

    每人五十石,兩千名團卒,就是十萬石。

    剩下的十萬石,呂祿則全都送去了南半島,找上了曾經的馬韓王、弁韓王,如今的漢馬韓君、漢弁韓君。

    到次年,也就是劉盈五年春天,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春天剛到,朝鮮半島上,就發生了一次極為壯闊的人口大遷移!

    有無數人從南半島北上,進入了安化境內。

    最開始,一切都還井然有序。

    進入安化城內的馬韓、弁韓人,以及馬韓君、弁韓君送來的那些野人,大都被呂祿以‘每天給吃一頓飽飯’的承諾,成功僱傭為了力役。

    隨後,呂祿又迅速動用自己的人際關係,從關東調來了一批糧食,將那一年湧入安東的數萬馬韓、弁韓‘力役’,交給了平壤都尉屯耕團。

    到秋天的時候,呂祿傻眼了;

    ——劉盈四年,平壤都尉屯耕團2000人,開墾出了七萬畝荒田;

    到了劉盈五年,被呂祿派去的這數萬力役,卻直接超額完成任務,將平壤都尉屯耕團所開墾的田畝,直接抬到了六十萬畝!

    憑藉這六千頃田畝,平壤都尉屯耕團,得以提前一年完成‘屯耕任務’,並於劉盈五年秋收之後,順利分門別戶。

    而一個平壤都尉屯耕團,區區兩千人,就為呂祿的安東郡,留下了近百萬石糧食、兩千頃官田,以及兩千戶‘一夫一口治二百畝田’的戶口!

    正當呂祿興奮地奮筆疾書,想要將成績彙報給長安時,那些早先湧入安東,幫助平壤都尉屯耕團開荒的當地土著,出現在了安化城內的郡守府外。

    看著眼巴巴的當地土著,呂祿不由得一愣;

    側過頭,看到城外,還有許多屯耕團,需要複製平壤都尉屯耕團的‘成功歷程’,呂祿的面容之上,才終於湧現出一抹會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