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簡要介紹一下朝鮮歷史

    淋雨淋感冒了,低燒,狀態不好,科普章調整一下。

    ·

    如正文當中所提到:在華夏曆史記載中,最早出現的關於朝鮮半島的記載,便是商紂王在位時期的三賢之一箕子胥餘,被周武王姬發分封為朝鮮君。

    而在箕子胥餘獲封,並於朝鮮半島北半部立國之後,朝鮮半島其餘的土著部族,也逐漸出現在了史料記載當中,如高句麗、真番、臨屯、沃沮、夫餘等。

    按照《後漢書》《尚書》《周易》等古華夏典故記載,初代朝鮮君箕子胥餘,大約是在公元前1120年,被周武王姬發封為朝鮮君。

    須得一提的是:武王姬發封箕子胥餘,並非是通俗意義上的‘宗周分封’的模式。

    ——最開始,身為殷商遺老的箕子胥餘拒絕了武王的好意,並決定效仿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避周遠走;

    但按照當時的時代背景,取代了殷商社稷,立姬周社稷的武王姬發,並不能像後世之君那樣‘徹底剷除前朝餘孽’,而是應該遵從存亡續斷的普世價值,善待殷商之後。

    而身為商紂王太師的三賢之一,又流淌著殷商子姓王族血脈的箕子胥餘,以及三賢中的另一位:微子啟,顯然成為了武王姬發‘善待前朝遺老’以邀買人心的最佳人選。

    不過有異於後世人猜想的是:武王封箕子胥餘、微子啟,並非是絕對意義上的‘邀買人心’——起碼按照歷史記載,武王姬發真的很尊敬箕子胥餘在內的商末三賢,並曾恭敬的就治國的問題請教過箕子胥餘。

    但不知是出於亡國之恨,還是出於殷商王族的自尊心,箕子胥餘、微子啟二人最開始都沒有接受武王的分封。

    過了一段時間,微子啟接受了武王的分封,成為了宋國的開國始祖,爵位宋公,併成為了殷商嫡脈。

    而箕子胥餘卻似是賭氣般,跑去了十萬八千里外的朝鮮半島,一副‘我和姬周老死不相往來’得架勢;

    見此狀況,武王姬發也並沒有因此而惱怒,而是大方的承認並分封箕子胥餘為朝鮮君。

    從此以後,‘周朝鮮君’箕子胥餘,便和姬周王室達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按照當世史學家公認的說法,應該是:武王分封,而箕子胥餘不受;

    對於‘朝鮮君’的爵號,箕子胥餘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對於姬周王室,箕子胥餘即不承擔責任、義務,也不享受任何特權,只是在自己的‘朝鮮國’內捏泥巴。

    所以箕子朝鮮,一般被稱為箕子王朝,或殷氏箕子王朝;實際上的國號,也並非是‘箕子朝鮮’,而是:朝鮮。

    而在當世歷史研究中,之所以要在朝鮮前加上‘箕子’二字,主要是為了區分箕子朝鮮,以及後來取代箕子朝鮮的衛滿朝鮮。

    箕子朝鮮的具體位置,普遍被當世研究者認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國土基本與現代朝鮮一致;

    在箕子胥餘於公元前1120年成立箕子朝鮮後,箕子朝鮮一直平穩延續到了燕昭王燕職在位時期,即公元前300年前後;

    適逢燕將秦開北逐東胡千里,並東渡遼水進攻箕子朝鮮,直達滿番汗(今朝鮮清川江以西,大寧江流域博川郡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餘里。

    大幅擴張領土之後,燕國便在這片‘新服之土’上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並修築燕長城;

    至於箕子朝鮮,則同朝鮮土著——真番部落一同歸降燕國,為燕藩屬。

    又過了短短數十年,中原大地風雲驟變;

    公元前230年,始皇嬴政掌控下的秦國正式開始了統一六國的進程,燕太子丹派出刺客荊軻,也沒能阻止祖龍統一的腳步;

    短短八年後的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將王賁生擒於遼東,燕國徹底滅亡。

    燕國滅亡後,曾為燕國藩屬的箕子朝鮮和真番部,自然也是恢復了‘自由身’;

    但根據史料記載中,始皇一統天下後的‘大秦疆域’,箕子朝鮮顯然也曾短暫成為秦的藩屬;

    ——即從公元前222年-公元前220年左右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10年,祖龍駕崩沙丘,二世繼立、天下大亂的十幾年時間裡,箕子朝鮮曾被併入華夏版圖。

    至於公元前210年,二世繼立之後的亂世,箕子朝鮮並沒有留下關鍵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