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326章 舉國喪三日,以祭太師!

    漢十四年,冬十月元朔。

    幾乎是在長樂宮內燃起一堆堆篝火的同時,一場晚來的秋雨,讓本就籠罩才沉寂中的長安,更添了一分蕭涼。

    今日,是歲首元朔,是大朝儀,是新年;

    無論是百姓,還是參與這場歲首朝議的功侯元勳、百官朝臣,本都該帶著新年的喜慶。

    但丞相兼太師酇侯蕭何的亡故,卻在預示著漢室徹底告別了一個時代的同時,將整個長安,都拉入了一陣名為‘哀沉’的情緒當中。

    蕭何亡故,又逢小雨,劉盈自也沒了性質,索性下令:將大朝儀儘量簡化,並去掉所有需要在殿外進行的活動。

    所以,原本應該在天還未亮的卯時開始,直到正午才會結束,變成了朝臣百官跟隨劉盈前往長安南郊,分別祭拜太廟、高廟,以及社稷;

    再之後,便是計劃中的躬耕、朝謝、祭神等程序都被省去,大朝儀的進程,直接快進到了公侯大臣於長信殿內,進行元朔朝的階段。

    即便如此,元朔朝的第一個議題,也依舊沒能按照原計劃進行······

    “太師薨故,朕甚哀之。”

    “著宗正、奉常有司親登酇侯府,代朕弔唁;”

    “賜太師黃腸題奏一、金縷玉衣一,及各式冥燈、冥器,許太師以諸侯禮葬之。”

    “另由御史大夫代丞相行令關中:舉國喪!”

    聽聞劉盈此言,殿內朝臣百官無不驚詫的抬起頭,卻見一旁的呂雉默然一點頭,而後便輕聲接過話頭。

    “蕭太師,乃吾漢開國之元勳,更乃太祖高皇帝欽定之‘開漢第一侯’,當坐開漢之首功。”

    “更太師生前,曾為皇帝之師;即為帝師,便乃吾劉氏之家臣······”

    說著,呂雉便面帶哀思的對劉盈又一點頭,再道:“即皇帝欲舉國喪,便由曹太傅行令天下:太師薨故,皇帝哀而不能自已,令舉國喪三日;”

    “國喪期內,凡漢之民皆不得婚娶,不得興樂、設宴,不得飲酒、食肉。”

    “待國喪罷,諸事如故······”

    見太后都站出來,表示自己支持劉盈‘舉國喪’的舉動,朝臣百官也只好齊聲一拜,表示領命。

    行過禮後,殿內數百號人卻又無一不低下頭,暗暗嫉羨起蕭何的‘身後名’來。

    且不提過往數年,太后呂雉、天子劉盈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蕭何,劉氏家臣也’的高度讚譽,也暫時撇開蕭何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三件套不談;

    光是‘國喪’這一項,就足以讓蕭何的個人榮譽達到巔峰,並保證‘後無來者’!

    ——除了當今劉盈,以及先皇劉邦,後世之君,誰敢為臣下的死而舉國喪?!

    又有哪個臣子,能承受得起理論上只用於皇后、皇帝、太后、太上皇駕崩時,才有資格‘享受’的國喪?

    即便劉盈此番,只是給了蕭何一個極度低配版的‘國喪三天體驗券’,那也絕對算得上是臣子的榮譽巔峰,甚至已經遠遠超出外臣可獲得的榮譽範圍了!

    至於後來者,國喪是別想了,太師這樣的‘古三公之首’也大概率不會再有第二人;還是想想怎麼爭取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三件套,才更實際一些。

    尤其是劉盈方才,說出的那句‘著宗正、奉常有司親登酇侯府,代朕弔唁’,更是讓殿內眾人徹底相信:在今天以前,蕭何,只有一個;往後,也絕對不可能有第二個足以和蕭何比較的外臣。

    原因很簡單:按照禮制,當有臣子離世時,能替天子上門弔唁的,只能是奉常。

    畢竟天子作為天下之主,自然沒有親自登門,為死去的臣下弔唁的道理;

    可若是不派人上門表示一下,又多少有些‘刻薄寡恩之嫌’。

    但這一次卻有所不同:為了弔唁蕭何,劉盈卻在奉常之外,加派了宗正。

    眾所周知:宗正,理論上是漢九卿,實際上,卻是劉氏宗親的大家長,或者說代理大家長(實際大家長是皇帝).

    而劉盈派宗正和奉常一起,去替自己弔唁蕭何,只能表明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