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252章 你們打著,孤先睡一覺

    在心中稍嘀咕兩聲,酈商便意味深長的對曹參笑著一點頭,才稍走上前,來到了劉盈身側。

    “殿下亦不必焦急過甚。”

    “潁陰侯、博陽侯二人,雖勳、爵不比舞陽侯、信武侯等民間,然亦乃久經戰陣,熟稔戰事之宿將。”

    “——由潁陰侯,雖功勳不顯,然其率軍御卒之能,可謂絲毫不下於舞陽侯!”

    語調滿是篤定的道出一語,酈商不忘再輕鬆一笑。

    “即殿下早先有令,又沿途無有阻礙,潁陰侯、博陽侯所部,便當無有耽延過久之虞。”

    “更或此刻,潁陰侯、博陽侯已抵淮水以南,隔水而望叛軍大營,亦未可知?”

    聽聞酈商這一番溫言勸解,劉盈縱是眉頭仍舊緊鎖,卻也是面帶認可的點了點頭。

    灌嬰、陳濞二人帶領駐守淮陽的關中兵馬,先南下渡淮水、再東進至英布叛軍大營正南方向的淮水南岸,算是劉盈很早之前就做好的安排。

    在戰前,劉盈雖然下令各路兵馬分開,將淮南國圍了個水洩不通,但前世的記憶也使得劉盈老早就知道:英布會從哪個方向踏出淮南國,又會朝著哪個方向進攻。

    只不過,劉盈實在無法解釋自己一個‘不知兵事’的少年太子,為什麼能百分百猜準英布的動向,所以只能做出那些看上去很合理,實則卻沒什麼用的安排。

    但在英布掌控荊地,北上謀楚之時,劉盈就算依舊無法解釋何謂‘生而知之’,卻也是管不了那麼多了。

    所以,早在決定將帥帳從豐沛移至蘄西,好使英布前來,再引至庸城對峙之時,劉盈便已經下令灌嬰、陳濞二人,率所部關中卒南下渡淮水,而後東進至庸城正南方向,於淮水南岸紮營,退敵後路!

    早先,戰況不夠明朗,劉盈也就沒有多提此事。

    而前日,曹參夜襲叛軍大營,又率軍入駐庸城,戰局再生變化,劉盈也沒再瞞著,將此事盡數說了出來。

    不能怪劉盈口風不緊,實在是曹參‘率軍入城’的舉動,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別說劉盈了,但凡是個對戰爭有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只要不是敵我兵力差距太大,那援軍抵達戰場之後,不到萬不得已,都不該和待援部隊匯合!

    最理想的方案,是多路援軍和待援部隊一起,對敵人實施反包圍;

    再差一點,就是一到兩路援軍,與待援部隊呈掎角之勢或三角之勢,以遏制敵人的戰略選擇空間。

    對於待援部隊,也就是此刻的庸城守軍而言,援軍抵達的作用,也絕不是‘再來幾萬人一起守城’,而是從城外某個方向突然出現,給城外的叛軍來一下狠的,好緩解庸城的壓力!

    而現在,曹參麾下的齊軍入城,與原本駐守庸城的關中兵馬合力守城,無疑是讓城內守軍對‘援軍’的期待,摻雜進了些許雜質。

    ——如果後來的援軍,也都和曹參一樣,那怎麼辦?

    一支援軍前來,惹得叛軍前去驅離,庸城則開城威脅叛軍,讓叛軍調頭回來,然後再對庸城猛攻一夜;

    這邊城牆上戰況愈演愈烈,那邊援軍不想著紮營,再把叛軍大營一燒,等叛軍回身救營,又率部鑽入庸城······

    如此反覆幾次,庸城守軍再多個幾萬乃至十幾萬人,自然是愈發固若金湯。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劉盈此來,是來平叛的,不是來守城的!

    光靠守城,是絕對無法殲滅叛賊,結束叛亂的!

    劉盈自陷庸城,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能守住一座城池’,而是用自己做誘餌,讓英布無法從庸城脫身,好讓各路援軍從外圍困住英布,從而在楚地結束這場叛亂的!

    如果前來的每一支援軍,都和曹參一樣拒絕在城外紮營,而是率部湧入城內,那還怎麼擊敗英布?

    就算最終,英布麾下叛軍久攻庸城而不下,士氣渙散而使劉盈平叛成功,那也絕非劉盈所能接受。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無論是當下,劉盈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還是後世的現代化戰爭,只要戰爭還在繼續,那每一天,都是天大的支出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