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231章 唯一一個擊敗過項羽的人

    “託陛下洪福,往昔,凡吾漢之將,曾與魯公戰而勝之者,除昔之淮陰侯,便獨臣一人······”

    聽聞靳歙以一種‘我真不想提這事兒’的彆扭神情,道出這句滿滿都是凡爾賽氣息的話,劉盈暗絕好笑之餘,也是不由沉沉一點頭。

    靳歙這句話,或許帶著那麼些顯擺的意思。

    但作為重生者,劉盈非常清楚:靳歙這句話,可以說是半個假字兒也沒有!

    ——楚漢爭霸,或者說‘劉項之爭’,雖然最終,是以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漢王劉邦鼎立漢祚為結局,但其實,在整個楚漢爭霸的過程中,漢軍陣營面對霸王項羽,幾乎可以說是‘未嘗勝績’。

    鴻門宴、彭城大敗等往事,自是不必贅述。

    滿打滿算,自漢元年起,到漢五年,項羽烏江自刎,長達五年的楚漢爭霸時期,劉邦麾下的漢軍真正意義上獲勝的次數,總共也就兩次半!

    也可以這麼說:整個楚漢爭霸時器,能在霸王項羽面前獲勝的人,攏共就只有兩個半。

    其中第一位,自是不言而喻——正是在垓下佈下十面埋伏,將霸王徹底引向滅亡之路的淮陰侯韓信!

    剩下那‘半位’,或者說那‘半次勝利’,準確的說,是一場平局。

    是漢軍經歷彭城大敗,潰逃至滎陽之後,彼時的梁相彭越,用前所未有的游擊戰術,將霸王項羽西進的腳步攔在了關外。

    也正是彭越的存在,讓當時還沒從彭城大敗緩過氣的當今劉邦,重新走回了雄霸天下的正道之上。

    從這個角度上而言,能將霸王項羽攔在關外、攔在滎陽以東的彭越,確實可以算是和項羽打成了平手。

    再加上這一場平局,對整個楚漢爭霸的結局所造成的影響,以及霸王項羽響亮的名號,說彭越曾勝過項羽‘半次’,也並不算胡說八道。

    ——‘和項羽打成平手’的經歷,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已經可以算作是一場勝利、成為誇耀自己武勳的徽章了!

    而除去韓信,以及‘半個勝利者’彭越,剩下的那一位‘完整的勝利者’,便是此刻,正站在劉盈面前的漢車騎將軍,一時信武侯:靳歙!

    或者可以這麼說:自彭城戰敗,到垓下底定乾坤,漢王劉邦的這段逆襲之路,便是由彭越、靳歙、韓信三個人交替完成。

    ——最開始,是劉邦撤到滎陽,背靠函谷關,差一點就要功虧一簣之時,彭越憑著史無前例的游擊戰,讓剛逢大敗的劉邦穩住了陣腳;

    待項羽在滎陽城下久滯無功,大本營楚地又傳來‘韓信奇襲’的消息之後,將韓信擋在楚地之外,無法徑直回到楚地,轉而只能繞道垓下的,正是靳歙。

    正是靳歙所率領的漢軍偏軍,將急著返回楚地的項羽攔在了路上,並正面戰勝項羽,才為後來,漢軍大獲全勝,項羽自刎烏江的楚漢垓下一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甚至若是提起彭越的游擊戰、韓信十面埋伏的‘圍三缺一’,真要說起來,當今天下,曾經和項羽面對面硬剛,且最終大獲全勝的,還就只有靳歙一人!

    也正是憑藉如此獨一無二的驕人武勳,靳歙才從最開始的中涓侍從,成為了如今漢室,地位僅次於太尉周勃的二號人物——車騎將軍!

    而當這麼一個人,在自己面前說‘不是我想提,但我確實硬剛過項羽,還打贏了’的時候,即便這個場面有多麼違和,劉盈都不覺得哪裡不對。

    但很顯然,靳歙突然提起這件往事,絕不單純是想要顯擺一下······

    “當年,垓下一戰前夕,臣曾率軍同魯公戰之。”

    就見靳歙又輕聲道出一語,旋即面色沉凝的回過頭,再次望向了城外。

    確定自己沒有看錯之後,靳歙才回過身,面帶遲疑的對劉盈一拱手。

    “依臣觀之:此刻,城外淮南賊軍之姿······”

    “或,或‘略’似昔,魯公所用之兵、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