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193章 孤,非漢太子乎?

    說到這裡,呂釋之也終是從先前的急迫中緩過神,語調也逐漸冷靜了下來。

    “再者:英布此賊,乃昔可同彭越、陳豨比肩,縱比同淮陰,亦不逞多讓之兵家大才!”

    “如此惡賊,若陛下親征,自平之易如反掌;然家上年不及弱冠,又從未曾涉及戰陣之事,縱往之,又可能自無虞而平滅之?”

    “若只攻而不能平,倒亦非大事——不過陛下調養半歲,再往替家上,而續徵英布而已。”

    “然若家上非但未能平亂,反為英布大敗於陣前,家上豈不威嚴掃地,徒使儲位再生事端?”

    “更戰陣之中,刀劍無眼;今陛下年花甲而身有言,若家上再於淮南生出差錯,豈不社稷顛覆,天下大亂?”

    義正言辭的發出這接連數問,呂釋之終是徹底冷靜了下來,只望向劉盈的目光,依舊帶有那麼些許急迫。

    “是謂:國,不可一日無君。”

    “儲君者,社稷之後也,乃備天子事有不測之時,使社稷傳延得序,免使社稷無主方有。”

    “家上即為儲君,所當思、當念者,皆當以社稷為重!”

    “尤今,陛下抱恙之軀,家上,更絕不可離長安半步!”

    決然道出一語,呂釋之便別過頭去,對上首的呂雉一拱手,便也學著酈商的樣子,將雙手環抱於腹前,擺出一副‘我說完了,你看著辦’的架勢。

    而在呂釋之身側,聽聞呂釋之這一番嚴肅至極的勸諫之語,劉盈面上淡笑之餘,心中,卻只湧上萬般苦澀······

    呂釋之說的,有沒有道理?

    很顯然,如果從上帝視角,從絕對客觀的角度考慮,呂釋之的話,幾乎挑不出半點毛病!

    ——天子劉邦年老,如今又抱病,在不確定劉邦是否能撐過這場病,又還能撐多久的情況下,作為儲君的劉盈,確實應該不離長安半步!

    作為儲君,劉盈的首要任務,也確實是隨時做好準備,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政權交接。

    但呂釋之,以及殿內眾人,包括端坐於上首的皇后呂雉,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若非劉盈已經有過一次失敗經歷,甚至連劉盈,都可能會忽略這個巨大的漏洞。

    ——然後呢?

    讓劉邦拖著病軀出征,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平定淮南王英布,劉盈則出於‘社稷為重’的考慮,留守長安,直到明年,天子劉邦駕崩於長樂宮······

    然後呢?

    即立為漢天子的劉盈,頭頂著‘坐視老父帶病出徵,甚至因此辛勞而亡’的道德汙點,即便成為天子,又何來威嚴可言?

    失去這人生中,唯一一次插手兵權,在軍方施加影響,獲得軍方認可的機會,即便劉盈成為天子,又怎麼可能得到槍桿子的支持、擁護?

    於內,不為臣下、子民所敬畏,於外,又無兵權作為依仗,即便劉盈日後位登九五,又如何算的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君王?

    一個道德敗壞、不知孝順父親,遊手好閒,不知行伍之事,又年齒不齊,甚至還未加冠的少年,怎麼可能坐得穩漢天子之位?

    尤其還是以武立國,身漢開國之君的太祖高皇帝劉邦,所留下的天子之位······

    越想,劉盈便越覺得心中,被一股莫名的壓抑情緒所充斥。

    但幸運的是:這一世,劉盈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而劉盈的委屈,也剛好被青史第一護犢的漢高後呂雉,清清楚楚的看在了眼裡······

    “今日,便到這裡吧。”

    語調清冷的道出一語,便見呂雉神情喜怒不明的站起身,對殿內眾人僵硬一笑。

    “還請諸位於側殿暫歇,日暮之時,復至宣室,宴賀太子得賜赤霄。”

    言罷,呂雉便將憐愛,又隱隱帶有些許遲疑的目光,移向了御階下,正苦笑不止的愛子劉盈。

    “前些時日,燕王盧綰遣人,送來幾件燕玉所制之飾。”

    “吾兒,便隨吾同往後殿,替吾瞧瞧,燕王所賜之玉飾,可能佩而與今晚之宴。”

    意味深長的道出此語,呂雉便朝劉盈輕輕一招手。

    待劉盈神情苦澀的走上前,呂雉便扶著劉盈的側肩,緩緩朝著後殿的方向走去······

    《大漢第一太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