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062章 錢是有,但又不完全有

    聽聞劉盈此問,蕭何、陽城延二人雙雙一愣。

    少府到底有沒有錢?

    真論起來,其實是有的。

    ——漢七年,也就是三年前,天子劉邦正式頒佈詔諭,許民私鑄錢,併為三銖錢的合法性背書!

    自那時至今,短短兩年時間內,少府就已經用原有的庫存,以及每年收上來的口賦,熔鑄了上百萬萬枚三銖錢。

    在最開始,少府在這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鑄錢模式下,確實極大程度改善了漢室中央的財政狀況。

    漢八年初,前一年的口賦送抵少府之後,短短半年時間內,那三萬萬枚秦半兩,便被熔鑄成了近七十萬萬三銖錢!

    憑著那筆鉅款從市面上購買的糧食等物資,少府才得以一掃先前頹勢,積累了原始家底。

    但很快,三銖錢的破壞性,便在漢室顯現出來。

    因為三銖錢,不單單是少府能熔鑄!

    ——在劉邦發佈天子詔書,為私鑄三銖錢的合法性背書之後,民間的百姓自己架個火爐子,也同樣可以用秦半兩熔鑄漢三銖!

    可以說,自天子劉邦允許百姓私鑄三銖錢時起,幾乎每個漢人手裡的錢,價值都變成了原本的30-50倍。

    市場上的錢便多了,但市場上的貨物數量,依舊是原先那麼多,並沒有通貨自然膨脹的客觀條件。

    自然而然,為了應對貨幣價值提高,市場物價便也相應的,自然上漲到原來的三十倍以上。

    簡單來說就是:你拿一枚半兩錢,原本能從我手裡買一斤糧食;

    但現在你拿一枚半兩錢,就熔鑄出了好幾十枚三銖錢,這幾十枚三銖錢,也還是隻能買一斤糧食。

    畢竟再怎麼說,無論是一枚秦半兩,還是三五十枚漢三銖,其銅含量就在那裡擺著:加在一起大概七到八銖。

    蓋因為銅錢,並非是後世的紙幣,而是以本身貴金屬屬性為自身價值的金屬錢幣。

    在市場規律之下,決定一枚銅錢價值的因素,便只能是錢幣本身的銅含量。

    即便天子劉邦規定‘一枚三銖錢價值等於一枚秦半兩’,也根本無法改變這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