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116章 帶上糧食再回家

    但在過往這兩個多月,在鄭國渠南岸與太子劉盈時不時打照面,甚至偶爾瞧見劉盈親自下渠,揮鋤挖土片刻功夫之後,對於城牆外的渭北民壯而言,太子,已經不再是一個神秘、神聖的個體了。

    拋開禮制、尊卑不說,在此時的渭北民壯心中,太子劉盈,更像是一個手腳稍有些笨拙,身子略有些虛弱,但待人又十分和善,與人萬分寬和的晚輩子侄。

    感受到這股若有似無,又不太好言說,只可意會的親近之意,劉盈只覺心下一暖。

    “這兩個月,算是沒白乾吶······”

    暗自腹語一聲,劉盈便笑著上前,對城外的渭北民壯稍一拱手。

    “今關中初雪,萬里冰封,幸又鄭國渠整修事畢。”

    “如此,諸位忠臣義士,也當各自歸家,於家中親長、妻兒相聚。”

    “孤,且在此謝過諸位忠臣義士,往數月自發而來,助修鄭國渠之功!”

    說著,劉盈不忘鄭重其事的整理一番衣冠,旋即朝城牆外的渭北民壯沉沉一拱手。

    見劉盈如此作態,城外由渭北民壯組成的人群不由稍一慌,旋即爭相拱手含腰。

    “殿下言重。”

    “鄭國渠,那是給俺們農戶用的,殿下替俺們農戶修,已然是大恩大德。”

    “俺們謝殿下還來不及,怎還敢受殿下拜謝?”

    聽著這一聲聲極盡樸實,又滿含真情實意的話語,劉盈面上暖意不由更甚。

    就見劉盈‘從善如流’的直起身,面上滿是笑意的上前,將手扶上牆垛。

    “臨行之時,孤仍有二事,欲言於諸位忠臣義士。”

    聽聞劉盈此言,城牆外的人群從靠近城牆的位置開始,如人浪般次序安靜了下來。

    見此,劉盈也不由稍正了正面容。

    “鄭國渠之塞阻,乃往多年不行修繕之積弊。”

    “今孤得父皇之令,又朝堂諸公,及諸位忠臣義士不吝相助,方使鄭國渠之塞阻稍疏。”

    “然若勿行修繕,待數歲,鄭國渠,恐又當為泥沙雖淤阻;朝堂便當徵勞於關中,再修鄭國渠。”

    稍解釋一番,劉盈便將話頭一轉。

    “為使鄭國渠不再塞阻,少府已獻一良策;用此良策,可保鄭國渠數十年不再阻塞!”

    “若欲以此策用之於鄭國渠,便需以柳木編制得席,包之以碎石,鋪於鄭國渠之上游。”

    說著,劉盈便稍斂面上嚴肅,重新帶上了先前那抹和善的溫笑。

    “孤欲求諸位者,其一,乃今歲冬,當有少府官奴運柳枝登門,需得諸位編其為席。”

    “其二,便乃開春,恐需諸位攜自編之柳席至三原,盡全少府所獻之良策!”

    言罷,劉盈不由又是沉沉一拱手,才面帶溫和的補充道:“此二者,並非政令。”

    “諸位忠臣義士若不願,孤自不強求。”

    “然若願······”

    說到這裡,劉盈稍賣個關子,裝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側過身,望向身旁的呂釋之。

    片刻之後,劉盈才有輕笑著正過身,望向城牆之外的渭北民壯。

    “前些時日,建成侯曾言:自來之民壯,或有得口糧而不盡食,藏其半之舉。”

    “若孤所料無措,諸位此舉,乃家中糧米有缺,欲稍留糧米,帶回家中,以供家中妻兒、親長食用?”

    見城外人群當中,不時有幾個緩緩點下的頭顱,劉盈終又是一笑,擺出了自己的籌碼。

    “編柳為席,明歲開春攜柳席往三原,助修鄭國渠一事,孤不強求。”

    “然若諸位有意助孤,待片刻之後,可於城門處留下名諱。”

    “凡願助孤者,皆賜糧半石!”

    “留下名諱,得此半石糧米,諸位,便可各自歸家,同家中親長、妻小相聚。”

    言罷,劉盈又是笑著一拱手,旋即在呂釋之滿是匪夷所思的目光注視下,信誓旦旦的走下城牆。

    片刻之後,劉盈的聲音,便出現在了城門處,一方擺有刀筆、竹簡的齊膝矮案之策。

    而先前,呂釋之所說的‘餘二萬餘石’的糧米,也不知何時,已被搬到了蓮勺縣城北城門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