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番外:人物解析——呂氏外戚(下)

    在惠帝劉盈在位時期,漢室仍舊貫徹許民休息、無為而治的政治綱領,呂雉在惠帝登基後的七年當中,滿共就做了那麼幾件事。

    ——殺趙王劉如意;

    ——虐殺戚夫人;

    ——險些賜死齊王劉肥;

    但這幾件看上去窮兇極惡的事,實際上卻並非全然出於呂雉的私慾。

    趙王劉如意母子,曾一度威脅惠帝劉盈的儲君之位,更是被封為趙王,統掌北牆防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沒有往日仇怨,光是趙王這個‘風水寶地’,也足以使得劉如意慘死。

    從後來,呂雉先後殺死三位劉氏趙王,最終以呂氏子弟為趙王的舉動中,我們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卻又並不矛盾的可能性。

    其一,是呂雉信不過外人,甚至信不過劉氏,唯有讓自家子侄坐在趙王之位,才能安心。

    其二,在異姓不可為王的背景下,趙王的位置似乎只有劉氏能做,但關鍵在於:每一個劉氏子弟,理論上都具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反倒是不具備繼承皇位資格的呂氏外戚,去做趙王反倒更安全,更值得信任一些。

    因為呂氏趙王造反,沒有人會追隨;而劉氏趙王造反,必然會獲得一些投機勢力的支持。

    ——反正都姓劉,誰坐皇位不一樣?

    當然,也不排除呂雉想借此讓呂氏掌握更多權力、更多兵權的意圖,但作為惠帝劉盈生母,呂雉應當沒有‘以呂代劉’的意圖,在歷史記載當中,也並沒有明確體現呂雉意圖篡漢的事件。

    再後來,惠帝劉盈早崩,前後少帝各在位四年的八年時間裡,呂雉的行為邏輯,與往常同樣一般無二。

    惠帝劉盈在位,有‘嫡長’這個大義身份在身,又得朝中百官擁護,皇位並沒有太大危險。

    但在劉盈死後繼承皇位的少帝兄弟,無論是前少劉恭,亦或是後少劉弘,實際上均非‘嫡長’:前少帝劉恭為劉盈庶長子,後少帝劉弘為劉盈庶次子。

    再加上‘主少國疑’,便使得呂雉要想扶穩皇位上的孫子,為丈夫、兒子保住劉漢江山,就是必須要掌握更大的權力。

    於是,呂太后遍封呂氏外戚為王侯,也就營運而上。

    在如今,有很多歷史愛好者認為,高後呂雉遍封諸呂,不過是為了一己私慾。

    但實際上,從史料記載中,我們就不難發現: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首先,是被呂雉封為諸侯王的兩位外戚:呂王呂產,趙王呂祿。

    這兩個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戰略要點——呂國,便是改名後的梁國,位於關中門戶;趙國則是北方防線戰略重鎮。

    呂雉以自家子侄外戚掌握這兩個戰略要地,明顯是出於確保政權穩定:掌握趙國,是為了防備匈奴,掌握梁國,是為了防備關東宗親諸侯。

    或許我這麼說,有一點為呂雉洗白的意味,但諸公試想:如果呂雉真的是想給家族的子侄後輩爭取利益,那為什麼對富庶無比的齊國視而不見?

    如果是為了利益,齊國顯然是更好的選擇;而梁國、趙國的地理戰略意義,則側面印證出了呂雉封呂產、呂祿二人掌握梁國、趙國,還是更多出於政權穩定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