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072章 計劃之外的變數

    “稟家上、蕭相。”

    就見陽城延悠然起身,從懷中取出一卷早就準備好的竹簡,慢條斯理的攤開來。

    “鄭國渠,修於秦王政元年,至王政十年畢。”

    “渠首自涇水分於谷口對岸,沿三原、富平直流向東,過蓮勺,於重泉北十里處匯入洛水。”

    “渠長共三百一十七里,原頂寬十五丈,底九丈。”

    說到這裡,陽城延便將手中竹簡合攏,面帶稍顯凝重的抬起頭。

    “然近年,鄭國渠之水累年漸少;沿岸郡縣、農戶欲疏渠,而不知如何為之,只得拓寬渠之道。”

    “故今,鄭國渠頂寬近二十丈,底寬,更幾近十六丈······”

    聽聞陽城延這番介紹,劉盈的面色也不由稍沉了下來。

    陽城延所說的‘郡縣農戶欲疏渠,而不知如何為之’,其實就是百姓看著鄭國渠之水越來越少,心裡著急,想做些什麼,卻又好心幫了倒忙。

    蓋因為水渠的寬度,會直接影響到水流的流速,和對某些淺窪渠段的衝擊能力。

    就拿鄭國渠來說:原本鄭國渠底寬九丈,水流湍急,即便是某些渠段被淤泥、垃圾所堵塞,鄭國渠所具有的水量和水壓,也有通過水流衝擊,從而疏通阻塞河段的能力。

    但如今渠道拓寬,水流就變得遲緩,原本可以被水流衝開的阻塞段,也就不再能被鄭國渠‘自動衝通’。

    再加上水流變緩,使得水中的泥沙更容易沉澱,就更加劇了鄭國渠下游的阻塞。

    就這樣,鄭國渠每年都更堵一些,又被百姓每年拓寬一些;

    反過來,渠道的拓寬,又使得鄭國渠因水流減緩而越來越堵。

    惡性循環之下,鄭國渠便也成了如今這般,明明存在,卻又幾乎失去效用的模樣。

    劉盈正思慮間,就見陽城延緩緩直起身,望向御階中段的蕭何。

    “此番,家上奉陛下之令,以整修關中水利;而關中水利,由尤以鄭國渠為先。”

    “如此,鄭國渠之整護,便不單需疏通堵塞之處,還當填土於渠內兩側,以減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