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三十個騎兵師

    而實際戰況的進展也是如此。

    自從五月份楚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後,對面的東擄人根本就沒有固守某地進行頑抗死守,而是採取了機動作戰的方式進行頑抗,並且還是屬於比較分散的那種。

    因為東擄人已經沒有了什麼成型的城池,也沒有什麼必守之地,此外他們也發現了大規模會戰這種玩意,除了給楚軍送人頭外也沒啥好處了。

    因此,他們依靠東北地區的荒山野林,採取騎兵襲擊的方式進行作戰。

    還別說,這種戰術的效果可比他們之前在遼東,尤其是在遼西戰場上死扛來得好。

    楚軍最擅長的就是大規模集團作戰,兵力規模越大,越能發揮自身的火力優勢。

    而在小規模戰鬥力,尤其是零散,只有幾十個人,百來人規模的戰鬥力,楚軍的戰鬥力就沒那麼誇張了。

    這種模式,其實之前雙方在冬天和春天的小規模襲擾作戰裡已經是得到了一定的體現,楚軍以騎兵團為作戰單位,搜索襲擊東擄人為主。

    而東擄人則是玩滲透反擊,伏擊為主。

    並且大部分戰鬥都是零星而急促,雙方遭遇,不管是誰伏擊誰,往往都是打的非常快,人家東擄人大多時候都是偷偷摸摸的過來,然後放一波箭後,也不管殺向效果如何直接就上馬跑路。

    而楚軍也差不多類似的作戰模式,找到東擄人的營地後,摸上去拉出兩斤半騎兵炮直接炮轟,然後驃騎兵揮著馬刀列陣衝上去,或者是騎射騎兵上去射箭。

    至於說步步為營平推過去……唉,東北太大,別說幾萬兵力了,就算幾十萬兵力也不夠用了。

    楚軍說的步步為營,更多的還是指後勤方面,戰略上。

    至於具體的戰術細節,根本就做不到所謂的步步為營。

    這種戰爭模式,其實遠遠比雙方擺開架勢玩會戰更加的殘酷,傷亡也更大。

    楚軍方面深入北方區域的部隊,頻繁遭到東擄人的襲擊,看似都是零星的傷亡,但是數據彙總起來就非常大了。

    而東擄人更慘……楚軍的作戰目標,是一個又一個東擄人的居住營地,興許是小城池,興許是小村莊,總之找到它們,摧毀它們……

    至於打擊敵軍的兵力什麼的,那都是順帶的。

    楚軍在遼東長城外的軍事行動,是以殺傷東擄有生力量,驅逐其殘餘力量為主,並不是說單純的為了擊敗敵軍主力,因為東擄人根本就不會集中兵力和楚軍決死一戰……人家東擄人又不傻,可不會自尋死路。

    東擄人試圖通過各種襲擊來抵抗,楚軍則是直接攻城略地,直接從根源上摧毀他們的戰爭持續能力。

    沒有人口,沒有糧食,沒有騾馬,後續東擄人拿什麼和大楚帝國打仗?

    而在楚軍的這種摧毀營地的戰略推進下,遼東長城以北區域的東擄人聚集地,一個接著一個被摧毀,大量人員傷亡,殘餘人員被迫進一步向北逃亡。

    這個夏秋,楚軍方是想要徹底的解決東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