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二十萬明軍

    攻佔這個城池後,大楚帝國海軍方面,當即把蓬萊港作為了海運的重要戰略中轉點,大量的船隻運輸著物資抵達該港口,並提供給第一軍各部進行補充。

    六月二十三日,第三軍第十一師自濟南北上,殺向商河、德平一帶。

    此時,第三軍的三個主力師,包括第二近衛師、第十師、第十一師,匯同第一騎兵旅、第二騎兵旅,以及一個暫編重炮旅,已經是兵分兩路殺向了北直隸。

    在第三軍的背後,則是緊隨而上的第二軍,第二軍的攻擊方向,要稍微偏西北方向,目前正在大名府一帶繼續往廣平府、順德府一帶發起進攻。

    第一軍則是還在橫掃山東各地,等他們把山東內的其他諸多中小城池也逐一拿下並控制後。

    第四師將會駐防當地繼續彈壓,並請教當地的逃兵,非法地主武裝。頂丶ノ亅丶哾網

    而第一近衛師則是北上德州乃至天津衛一帶,保障前線運河的戰略安全,保障北上十萬大軍的後勤供應安全。

    順帶也請教當地的非法武裝之類,並充當戰略預備隊啊啥的。

    從這些看來,楚軍在北直隸一線陸續投入的兵力,已經有了兩個半的軍,新式師三個,舊式師三個,騎兵旅三個,臼炮團三個,重炮團一個。

    上述各部彙總起來,兵力超過十萬人,這個數字,依舊不包括後勤部組織的各運輸團。

    而洪承疇統帥的南下薊遼邊軍,也不過六萬餘人而已,此外宣大那邊也有兩萬多人南下。.com

    兩部相加,一共也就八萬多人,再加上沿途徵召運輸輜重的民夫好幾萬,加起來大概有十一二萬人左右,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

    不提兵員素質,戰術,火力這些差距,光是一線戰鬥兵力明軍都沒楚軍多……

    話說這裡頭有個很有意思的情況,那就是南下迎戰楚軍的明軍裡,都是清一色的邊軍,唯獨沒有京營……

    因為京營早已經糜爛不堪,用來守城都很勉強了,真把他們拉出去和楚軍作戰,怕是距離楚賊還有幾十公里就得跑個精光。

    所以明廷的那些大佬們,乾脆也不調這些廢物南下了,把他們留在了京城裡駐防。

    洪承疇率軍抵達天津衛後,就沒有繼續南下了!

    一方面是大軍內的糧草不濟,想要繼續向南行軍消耗太大。

    而另外一方面嘛,則是洪承疇已經判斷出來了,這些楚賊北上,必定是一路沿著運河北上的。

    離開了運河,以楚賊大軍龐大的物資消耗量,他們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打仗用的炮彈了。

    這天津,是他們殺向幽州城的必經之路!

    而洪承疇,就打算在這裡部署防線,把楚賊給擋下來,乃至重創楚賊。

    不擋……其實也可以,只是後頭的幽州城分分鐘就會被楚軍給攻破了,到時候崇禎以及一票明廷大佬官員們都得完蛋。

    所以,洪承疇想要避戰都不可能!

    他只能硬著頭皮在這裡擺下大軍,進而阻擋楚賊的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