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北慶 作品

第917章 敵人永遠在內部

    關於先禮後兵的作戰思想跟新兵制,其實是相輔相成得。

    尤其是針對當下北方的局勢,那蒙古已經不成氣候,女真也尚未統一,都是一個個部落,或者小政權,那麼大明針對任何一個北方的政權得優勢,就是在於大明的縱深,你們就是再狠,這一巴掌也是扇不死我的。

    那麼現在的戰略思想,就是先我主動示好,道德上我佔據制高點,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你這一巴掌打過來,那我就要你的命。

    只要有一方動手,那大家就別bb。

    而事實就是你肯定打不死我的,但我要集全國之力,那我絕對能夠弄死你。

    這其實還是大棒加紅棗的威嚇戰略,增加對方發動戰爭代價,你打之前要考慮清楚。

    也可見大明的問題,從來都是在內部,不在於外面,在這個大航海時代,真正的威脅,其實是在西方,但西方現在也才剛剛崛起,還沒有跨洋跟大明作戰的本錢。

    有足夠的時間給大明。

    那麼只要穩定住內部,一切外部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什麼女真,郭淡真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

    只要把自己做好,他們要麼加入,要麼死,沒有第三個選擇,如果自己都做不好,那也不需要去勞煩人家女真來動手,就是那驛站小兵都能夠滅你。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內部永遠最關鍵的。

    那麼改革自然就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曾自豪的說道:“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他引以為豪的衛所制,其實也是參照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加以改進。當然,二者的結局那也是高度像似,都是因為土地兼併,士兵地位卑微,從而導致士氣低迷,戰鬥力低下,大量兵戶逃亡,然後進入惡性循環,不可避免的走向募兵制。

    除非再來一次土地再分配,否則的話,是不可能再回衛所制。

    但是縱觀歷史,要想土地再分配的前提,那就是必須經歷過一場大戰,新政權的成立,才能夠推動土地改革,否則的話,這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郭淡為什麼能夠推動自己的改革,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他不管在哪裡,他都鼓勵兼併土地,他鼓勵大農場主,他將大農主的非法的土地,都給算成他們合法土地。

    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地主們才願意跟他合作,也願意對此做出一些妥協,比如說消除佃農制。

    當然,郭淡自己是非常願意這麼做,如果百姓人人都有土地,那工商業怎麼發展,另外,大家都種糧食,手裡都是同樣的貨物,交易的空間就非常狹小,無法形成商品經濟。

    在這種情況下,衛所制正式進入壽終正寢得程序中。

    一場由方逢時主持得軍制改革,在遼東鎮拉開了序幕。

    首先就是要確立新制度。

    第一步,就是提升總兵的權力,軍隊的指揮權都歸總兵。

    畢竟兵力就這麼多,要是再限制總兵,那真得就沒法打了。

    以前每個軍鎮都有太監監軍,但如今這個制度也將廢棄,萬曆不會再派太監監軍。

    雖然提升了總兵得權力,但萬曆藉著郭淡手段將財政給全部收回來。

    軍餉統一由朝廷撥款,士兵們自己去一諾錢莊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