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茶米酒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天子渡裡謀算多,蘇回下山持金毫

“張大人……”“李大人!”

“周大人來了?快請快請!”

“鄭大人,王大人,天色這麼晚,你們也出來消食啊?”

天子渡府衙之中,一群綾羅綢緞的什麼大人小人,聚在一起。

他們圍桌品茶,亭外賞花,望雲詠懷,看起來其樂融融。

天子渡的人向來健談,這幫人在天子渡待了多年,又是官面上的人物,更是懂得東拉西扯。

明爭暗鬥的一群人,居然能和樂融融的聊了半個時辰,一句有用的話都沒說。

直等到了有僕從進來說,府外探子回報,眾人的聲音才稍稍消停了一些。

當地知府笑道:“難得幾位大人齊聚一堂,都是被雷聲驚動,夜不能寐,探子既然回來,還不速速前來稟報?!”

眾人紛紛點頭,各自傳喚。

這些人無一不是人精,之所以齊聚一堂,主要還是城外雷雲的路數,實在叫他們拿捏不住。

只讓一方探子去查看,唯恐那人探的不周全。

這種事情,就算是自家的探子都信不過,還得是各方探子加起來,才能略微讓心裡有點底。

府外各家探子一同進來,說起了見聞。

原來他們到了城外,見了一座矮山,山上不知何時多出一座金殿,雷火轟鳴不休,全打在金殿之上,不往別處去。

說來也怪,那樣震天響的連綿雷聲,活潑潑的雷球火光,卻沒有讓那座大殿有分毫損傷。

眾探子躊躇良久,不敢過於靠近,暗自窺看,隱約可以見到大殿之中有幾道人影。

他們心想進是不敢進的,就這樣回去交差也不成,於是強行壯著膽子,悄悄畫下了殿中那些人。

那裡雷聲轟鳴,閃電爍動不休,眼睛多睜一會兒,都覺得陽光刺眼,痠痛難忍,他們畫下這幅畫來,可真是不容易。

幾張紙放到石桌之上,拼成一幅大畫,好讓眾人觀看。

當地知府皺眉瞧了又瞧,沒瞧出這些人是什麼路數,不過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發現周圍眾人之中,七殺教安插過來的周方,眼神略微一變,有些異樣。

‘這周方,莫非認得這座殿中哪個人?’

當地知府存了這個心思,腦子裡細細聯想,‘七殺教,七殺教,這裡面的人,跟七殺教有關係嗎?’

他盯著畫上眾人,忽然靈光一閃,看出其中有個側影,形貌威嚴,氣度不凡。

這幾個探子都是各方培養的骨幹,畫藝非常傳神。

知府見過七殺教那位教主,此刻仔細觀察,心頭不禁暗驚。

那人確實像是七殺教主,不過看殿內眾人作態,猶如一尊師長與眾弟子,而那七殺教主,居然是在弟子位置之一。

知府有這番發現,其他幾人豈會全無察覺,臉上雖然勉強鎮定,心思已經各異。

“哈哈,哈哈!”

聞香教的王天良摸著腰間玉帶,笑道,“我看這大殿不凡,想必是天降祥瑞,雖然雷火交加,但寶物出世,多有異兆,也不足為奇,既然雷火不曾傷害山林百獸,也不曾蔓延到天子渡來,我等也不必過問,只當一樁奇觀罷了。”

旁邊立刻有人點頭:“說得是,說得是啊,此種事情不足為奇,諸位大人各自回去休息吧。”

眾人在啊哈哈哈的乾笑聲音中,又找人來,把那些畫拓印了幾份,各拿一份,便自散場了。

幾個探子也被遣出府去,還不明所以。

待走得遠了,有個探子才小聲抱怨道:“叫咱們去打探,戰戰兢兢,眼睛都快閃瞎了,畫了幅圖回來,說是奇觀,就這麼不管了,這些大人們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嗐!要不怎麼說人家是大人呢,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隨口吩咐兩句,反正讓咱們這些人跑腿做事,那正好比是,賣東西的不要錢,白給。”

上頭的人明爭暗鬥,但底下這些探子其實共事已久,常常被指派出去打探同一樁事情,難免養出些交情來。

反正每個月只領那麼多錢,拼什麼命啊?大人們之間爭他們的,咱們又有什麼仇呢?

有時候他們路上撞見了,有人已經探完回來,有人剛要去,後面那個要是懂事,索性請人一起蹲著吃兩個包子,或者約好了,過兩天請頓酒,前面的人把自己探的東西給兄弟也來一份兒,後面那個,也省了再去跑腿的勁兒。

幾個人中也有一向機靈的,有意賣弄,四下望了望,才把哥幾個拉到牆邊,悄聲道:“你們當大人們是真傻呢?他們是知道這事兒不好管,雷火煉殿,晝夜不休,這是多大的本事,大人們管得過來嗎?”

“他們這是自己不敢去,又不好明說,各自回去,朝自己背後那些真正大勢力寫信搬救兵去了。”

這人猜得不算錯。

那幾個大人,確實有些要回去寫信,不過也有人,不需要寫信。

王天良,乃是聞香教安插在天子渡的頭面人物。

北方八大教門之中,八卦教和聞香教,早些年都傳聞說會煉丹,用這類手段聚攏錢財。

不過在九宮道人執掌八卦教之後,弟子眾多,編練成護法軍隊,就很少提什麼靈丹妙藥的事情了。

畢竟已經掌握了武力,沒有必要再用一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騙術,就算八卦教內部真有了什麼煉丹的好方子,多半也留著自己享用了,哪還有流出來的道理。

但是聞香教不同,聞香教在創始之時,就據說是一位樵夫在山中砍柴的時候,遇到一隻受傷的白狐,一時心善,為白狐處理傷勢,於是白狐斷尾相贈。

狐尾之中,有諸多靈方妙術,能製成三十六種上品神香,七十二種中品寶香,一百零八種凡間妙香,善能祛病除垢,溫養性情,啟迪智慧,驅邪驅鬼,各有好處,言說不盡。

他們的教派迅速崛起,短短十幾年,已經流動分佈數省之地,就是靠各地富豪鄉紳,尤其是那些年紀尚幼的富家子弟支持,青樓楚館、才子詩社、甚至官員後宅中,都愛他們香品。

不過那個時候,聞香教的香,仍然只是凡俗香品,略帶一些不存好心的藥性罷了,術士們研究出來的一些奇香,也不可能大規模製作,所以終究只是民間教派,不入上流。

可到了五十年前,太歲現世,聞香教也得了一份太歲,教中術士頗多,利用太歲,似乎真造出一些奇妙香片、香囊,令當時許多達官顯貴都如痴如狂,把聞香教的人奉為神仙。

他們協助當地官兵圍剿義軍的時候,也是在軍中焚香,香氣飄蕩,氤氤氳氳,不出軍帳,軍中士卒嗅之,士氣大振,浴血忘死,奮不顧身,如虎下山,如狼掠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