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茶米酒 作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 渾渾歌下有蛟龍

    關洛陽道:“你見過這個皇帝嗎,他是個怎麼樣的人?”

    “當年貧道剛剛出師在外行走,招賢的聖旨不期而至,就被請到汴梁,成了道官,隨其他道官同僚一起,也曾見過那皇帝許多次。”

    公孫勝陷入回憶之中,“那時的皇帝還是個少年,但睿智英明,城府已然極深,除了隨眾道官探討修煉之法時,偶爾會有些情緒表露,平時無論做什麼決斷,都胸有成竹,貧道也委實看不出來他到底內心深處是個什麼樣子。”

    “只是,後來貧道機緣巧合,在御膳房通往宮外的那條溝渠之中,為一些冤魂超度,聽說了一些已經不為人知的隱秘。”

    “據說當今天子,當年還是太子的時候,年紀幼小,就已憂國憂民,為了國事嘔心瀝血,連著幾個月做噩夢,也不知夢到些什麼,幾乎瘋了,在宮裡驚叫狂奔。宮門緊閉時,還有人能聽到他在殿內泣不成聲,甚至向道君皇帝上書,要自請廢除太子之位,哭訴說自己沒有治國的才能,不如遠離汴梁,去深山學道。”

    說到這裡,公孫勝一聲長嘆,甩動拂塵,“後來道君皇帝勉勵了他一番,請了些道官為他診治,他才得以痊癒,冷靜下來,焚膏繼晷,日夜苦讀韜略。貧道真是想不通,那樣一個仁善心慈的太子,怎麼會變成如今這副模樣?”

    關洛陽微微皺眉思考著,心中對這個天命皇帝的相關猜測,更進了一步。

    但是要想真正得到確切的答案,也不必急在這一時。

    反正,關洛陽已經下了決心,遲早要親自動身,去會一會這個皇帝。

    船走了大半天,烈日當空,那些礦工們都有些吃不消,紛紛湧在甲板周圍吹風透氣,關洛陽下令放緩了船速。

    林靈素也從船艙裡出來,手拿竹筒,一口口細細的品著水銀滋味,觀賞兩岸風景。

    岸邊多有草木,正值花期,無數關洛陽說不上名字的花朵,盛開在岸邊。

    這些花長在這裡,也絕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但花花草草一多起來,總有幾分喜人,其他船上的人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他們跟著關洛陽一路過來,心中多少有些忐忑,只是不敢問罷了,但陽光如此明媚,風景正好,連悶熱眩暈的感覺,都被江上的風吹散,似乎也可以暫時忘了心裡的種種憂煩。

    有人唱起了歌,嗓音粗獷,調子起的又高又直,兩三句之後,就唱不下去了。

    但同船的其他人,與他也是同鄉,知道後面的唱法,就接過他的聲音,唱了下去。

    一船一船的人在應和,歌聲一起一落,綿綿的在廣闊的水面上傳揚開來。

    關洛陽聽他們唱這山,唱這水,那些歌詞並不高雅壯麗,甚至多有重複,但跟這裡的山山水水,無比的契合。

    岸邊忽然有一群人縱馬奔騰,一個個不穿甲冑,但都帶著兵刃。

    他們聽到江上歌聲,紛紛轉頭看去,其中一個手持點鋼槍,長鬚如墨的漢子,仔細打量了一下船上歌唱的那些人,也開口唱起一道歌謠。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他的詞句古樸,本來應該跟江上礦工們的歌聲格格不入,可這漢子嗓音渾厚蒼涼,調子與礦工的合在一處,竟然像是把參差不齊的歌聲,都聚攏了起來。

    唱得江水都為他們駐足傾聽。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東方未明……”

    船在江上走,馬在岸邊走。

    林靈素低聲說道:“這是詩經中的東方未明,說的是齊魯之地的王侯殘暴,勞工苦難。春秋時,魔道昌盛,也不乏有一些國家如今日之大宋。呵,往昔千年,譬如今朝啊。”

    關洛陽聽了,揚聲說道:“岸邊的兄臺,可願來船上一會?”

    提槍的漢子歌聲漸止,大笑道:“道長好意,豈敢不從,不過這水中有長蛇,等我們兄弟捉了之後再到船上請教。”

    說話間,岸邊眾人舉槍舉刀,縱馬入水。

    水下如有牛吼,盤旋一道怪影,本來隨波逐流,潛藏的極好,此時被刀槍驚動,翻起洶湧惡浪。

    湍流白浪之中,可見頭生雙角,體覆鱗片,竟是一條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