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茶米酒 作品

第七十四章 三層心意,四練肉身

    “那些筆記,其實大多隻是我跟他探討的一些瑣碎的東西,未必就有多少價值,但是這本書可不一樣。”

    把東西送到關洛陽家裡的時候,姜司教授叮囑道,“這本書裡面,記載了一套幾乎成系統的鍛鍊自我,增強精神的方法。”

    “我以前還在大學裡負責不少課程的時候,也曾經挑選出色的年輕人,從這本書裡摘取片段,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果,雖然最後只有很少的人,獲得了一點成效。但只能說明,我們不適合這方面的東西,卻無損於這本書的價值。”

    “就好像醫學教科書出版那麼多年,但是能成為出色外科醫生的人,終究還是萬里挑一。”

    關洛陽接過那幾本書,道:“那就多謝了,如果行之有效的話,我也會酌情免除一部分的債務。”

    姜司教授打了個哈哈,道:“那是最好啦,不過這本書裡的內容,希望關老闆不要隨便外傳,至少先通知我一下。這麼晚了,我就不打擾了,再會啊。”

    “放心,再見。”

    送走他們父子兩個之後,關洛陽拿著那幾本書坐下,先略微翻了翻那幾本筆記。

    果然就只是姜司教授和他那位友人探討的一些片段,裡面的話題隨著他們兩個的聯想,跳躍的範圍很廣泛,甚至有關於地方美食的一些篇幅,確實可以稱得上是瑣碎了。

    至於那本讓姜司教授最重視的書,很明顯並非原稿,是剛複印出來的,白紙黑字單面複印,用大的訂書機裝訂起來。

    複印出來的筆跡,依舊帶著原作者工謹虯勁的風格,鐵畫銀勾,字形偏瘦,極具風骨。

    ——文以載道,圖以敘情,學風聽雨,澡雪精神,定中生慧,而能心意生光。

    在這樣的一段開篇語之後,就是寫作者半文不白的自述式講解。

    “凡世間人所聚合之處,歷史傳承之下,必有文明,文明之中,必有自我修行之精要。

    遍觀全球,古老的修行法門,成千上萬,乃至於可稱作恆河沙數,不知多少淹沒於歷史潮浪之中,又多少蒙塵鄙棄,不復可見。

    縱然有少許派別,流傳長久,廣為人知,修煉之後的最大功效,也不過是令心態常保年輕,養生調理而已,既不能百病不生,又不能力舉銅鼎,實屬肉體凡胎,與枯木同朽!

    至於各教派歷代先賢推測之中,所該具有的種種神通奇術,似乎更只是夢幻空花,虛妄荒誕之言。

    直到五十年代,真靈機械,人體改造,虛無縹緲的修行,似乎得以煥發了新的生機,本來只是闡述於內心的種種精神修養,開始得到了形諸於外的契機。

    除工業改革,機械躍升之外,吾等也有幸乘此潮流,以全真、正一、禪宗、程朱、陸王,乃至於音樂,圍棋,書法,畫藝,插花,茶藝等諸多國學高人交流,探討精神,數次聚會,頗有所得。

    秉承實事求是,不假不大不空的說法,諸多修養學說,皆可稱作心意法門,共可分作三層境界。

    分別稱之為,定念如一,百物借勢,虛空取神!”

    關洛陽看到此處,神色略微振奮了一些,這分明是一本類似於秘籍的東西,難怪姜教授會把它跟教學資料相提並論。

    他閱讀的速度放緩了一些,仔細瀏覽字句。

    接下來是對於這三層境界的介紹,分別用了一些類似於小寓言故事的東西,來解釋三層境界的特點。

    “第一層境界,定念如一。人腦,大小隻在數寸之間,卻統籌著人體這一方小天地,時時刻刻運轉不休,其中奧妙,繁複無窮。

    但人生一世,一分一毫所見之物,都在牽扯心神,於冥冥之中空耗腦力。

    許多人自以為專注的狀態,其實仍伴隨著無數雜念的誕生與消滅,這些自身察覺不到的雜念,卻會大大影響人的能力發揮。

    宋朝末年的終南山中,有眾多隱士,其中有道士王某,住的極為荒僻,出門不遠就有一道懸崖,鐵索懸橋,只是天長日久,懸橋鎖鏈斷了三根,僅餘最後一根,王某若要出門,不得不繞行數里。

    某日午後,數名友人來訪,忽見王某起身,出茅屋直奔懸崖邊,手提木桶,踏一根鐵索,凌渡萬丈懸崖,須臾之後,又提一桶泉水歸來。友人驚歎拜服,王某豁然驚醒,對自己之前所做一無所知,再看那雲霧繚繞的懸崖之下,冷汗津津,不敢向前半步。

    後人探究,原來他是在夢遊之中似夢非夢,似醒非醒,心中僅存一念,方能履險不墜。

    此般境界,可以視之為觸及定念如一的門檻,但在不清醒的狀態下,僅沉迷於心中所見,不能查知外物,弊端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