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茶米酒 作品

第十一章 前夜

    九月廿三。

    凌晨時分,關洛陽和教頭就告別了田公雨,踏上了去廣州的路。

    教頭原本的那身打扮,著實是太惹眼了一些,這回上路,也換了一身藍色的粗布衣裳。

    那是田公雨的衣服,田公雨比教頭矮一些,這衣裳穿在教頭身上有些緊湊。

    不過這年頭,沒衣服穿的也大有人在,就關洛陽親眼所見,光著身子受餓凍死在路邊的屍首,也不在少數。

    教頭衣服穿的只是有些不合身,倒也不至於引人疑竇,他的名冊和短棍都是自己藏的,也不知道藏在哪裡,反正行動自如,分毫看不出來。

    反而是關洛陽的長刀,有些難辦。斟酌許久,還是決定不帶了。

    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天光微暗,曠野小路上,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聊天。

    “雷公當年是拳刀雙絕,一套擒拿手的殺敵效率,也幾乎不遜色於刀法,你不帶刀,卻不知拳腳上學到了他幾分火候?”

    “五部擒拿手,我學的時間比刀法更長,只不過師父他當年是練骨大成,我卻是練皮大成,也不知道比他全盛時,到底孰強孰弱?”

    五部擒拿手,顧名思義,是一套擒拿手裡面分為五個部分。

    羅漢,鷹爪,纏絲,鶴斷,通背。

    如果用最通俗簡練的語言來總結的話,羅漢,指的是用剛猛力量針對人體四肢關節的擒拿法,分筋錯骨脫臼斷肉。

    擰傷朱長壽右臂的那一招,就是出自羅漢一部。

    鷹爪,是練自身腕力指力,主要是針對敵人的面部五官、後腰、下陰要害等等,打起來扒眼撕耳,扣唇勾臉。

    纏絲,是通過拉扯拖拽的手法,破壞敵方平衡,針對的是耳朵,手指,頭髮,衣物等末梢,往往是依靠摔打傷人。

    鶴斷,則是講究自身的獨特發力方式,追求插掌、標指、寸勁等獨特的修煉成果,大略是從鶴拳裡面擇取出來的一些精要。

    通背,是練自身的呼吸,放長擊遠,氣力悠長,同時夾雜著當初從義和團神打法門裡面演變過來的催眠手法,追求在關鍵的時刻蠱惑敵人,使其分心,起到奇襲的效果。

    據田公雨的說法,這套擒拿手最早是從他師伯代師傳藝那一輩,傳到他師父手上,然後傳給他,又在經過天津會盟,得到十幾個大拳師互相交流的珍貴手稿,才真正完善。

    “你師父達到練骨大成,是苦熬了三十年的功底,你只用六年,卻是走到練皮大成這一步,非但是天賦驚人,也確實是他因材施教。教導有方啊。弟子不必肖於師,不必不如師。”

    教頭起這個綽號,正是他當年在義和團裡面好為人師,指點過許多後起之秀。

    今日走到這裡,他不免又起了指點後輩的心思,說道,“不過你既然練的是五部擒拿手,自是從當年諸位同道手稿之中攫取許多精髓,練皮大成的同時,筋、骨、氣,想必也已經有了不淺的造詣。”

    關洛陽不是個喜歡謙虛的人,實話實說道:“隨意發力能達兩千斤以上,閉氣一口能過一刻鐘,低頭彎腰,雙手抱膝,蜷縮如球一夜,時刻不曾放鬆,而頸椎腰椎皆無痠痛。這是我今年五月份左右的時候做的測試。”

    這真的只是六年間練出來的嗎?

    教頭心中又不禁泛起了這樣的感嘆,道:“這樣看來,你或許有可能在近期內試一試,踏入練氣大成的門檻。”

    這個世界拳法武術中的練氣,指的就是練呼吸。

    田公雨當年給關洛陽講解所謂“四練大成”之時,曾經說過,雖然四大練每一項,都需要天賦和勤奮的共同澆灌,但彼此之間硬要比較的話,可以說是練骨最需刻苦,練氣最需天賦。

    人口鼻之間進進出出的氣流,其力量何等微弱,就算是用盡全力吹一口氣,也未必能吹得動砧板上的二兩豬肉。

    但是這些氣流經過呼吸轉化,進入人體之後,卻能夠驅動一百斤、兩百斤乃至三百斤的人體,做出種種劇烈的運動。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微弱氣流的效力何止放大了千百倍!

    武術中的練氣一途,就是探索這呼吸轉化之間的奧妙。

    但老實說,那些拳師手稿之上,對於練氣奧妙的種種描述,在關洛陽看來實在是太抽象了。

    他這六年來練拳練功,其他方面都有明確長足的進步,但在練氣這一條上,除了增加肺活量之外,根本沒找到其他練習的方向。

    關洛陽把自己的困惑一講。

    教頭即笑道:“練氣可不是蠻幹,也不是光增加心肺之力就可以的,所謂練氣最重天賦,說的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長久練習中,捕捉到某種特殊的狀態。

    有人一輩子也碰不到這種狀態,有人一年內就能碰到三五次,後者自然就會被認為天賦更高,更容易踏入練氣大成。

    但其實如果有一個練氣大成的人,言傳身教,那麼學徒觸摸到這種狀態的機會,也會大有提升。”

    教頭說著,腳步就緩下來,聲音放低,說道,“你跟在我身邊,注意聽我的呼吸,看我行走時的胸腹起伏。”

    關洛陽側身站好位置,凝神細聽。

    呼——吸——

    呼——吸——

    教頭面朝南方,雙臂微提,緩放。

    呼吸之聲清晰地落入關洛陽耳中,一吐一納,一進一出,呼氣與吸氣的聲音,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