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明月清風(217)三合一(明月清風(217)一下課...)

    明月清風(217)

    一下課,  就該用飯了!大部分啟明都跟這些人一起用飯。費揚果追著啟明,今兒他得跟啟明挨著坐,他有話要私下說。

    結果一出來,  就看到等在外面的黃宗羲。

    嘿!這人在這裡站了多久了?

    啟明一瞧就知道怎麼回事,  他問說,“吃飯了嗎?”

    沒有!

    巴林不由的看了此人一眼,  這般直接的人在宮裡如今可少見了。

    啟明點頭,  “那就走吧,一起吃飯呀。”

    哦!好的!

    年哥兒:“……”這種神奇的生物要是在皇爺在世的時候,得被打死的吧。當然了,  也不一定。他可能在外面站死,  那位皇爺也未必會見他。

    然後黃宗羲就跟著一塊吃飯去了。

    到了才發現,一起吃飯的話就是一個大圓桌。挨著坐了,  一起吃就完了。看著是一桌子菜沒錯,可這數目一定是每個人按照四個菜算的。

    太子一動筷子,就都開吃了,並不區分個主次,  誰想吃什麼轉這個圓桌便是了。有一道菜色他覺得新鮮,他還不由的問了一句:“這是什麼菜?”

    費揚果:“………………”這樣的讀書人真該送去大清,  抽倆鞭子什麼毛病都治好了。

    啟明看了一眼,就:“花椒芽裹著蛋液在油裡炸出來的。”

    花椒芽?摘了花椒的嫩芽,豈不是影響產花椒?

    百官忍無可忍:“大少爺,這有些作物打掉一些芽葉是為了更好的結果實的。掐下來的芽葉,  有些是可以食用或是藥用的。花椒芽可以吃,棗芽可以製茶……你嚐嚐那道菜,  那是用桃花做的,那個糕點是用梨花做的……還有那喝的那是蘋果花……這都不是摘了為享受的,  更不會影響結果子。有些花開的太繁盛,怕果子長不大,就得把多餘的花剔除下來。從這個季節開始,宮裡的吃食就是這樣的,儘量用一些容易被忽略掉的食材。”

    王承恩給黃宗羲盛了半碗特別的飯,“這是用泡桐花蒸出來的賣飯,黃大人嚐嚐。”

    黃宗羲:“……”這什麼口感?宮裡竟然吃的是這個。

    啟明把那半碗麥飯拿了,“你吃慣這個就不勉強,吃你愛吃的吧。”

    黃宗羲面前又被放了空碗,他嘆了一聲,“學社每次在會館裡集會,辦的都很好。喝的是一等一的好茶,茶點是頂頂好的點心,哪怕不入席吃飯,只每桌的茶和點心,每次每桌的開銷都在二三兩銀子。”

    可太子連帶這一圈人,這頓飯花費也就是兩三錢銀子。

    他特誠懇的說,“殿下,臣發現,臣竟是誤了。臣的很多看法都不成熟,臣的父親教訓過臣了……”

    費揚果:“……”所以呢,做臣子的,錯了,就這麼認個錯就完了?

    他一邊吃著,一邊用餘光打量啟明,看他想怎麼著。

    啟明把泡桐花麥飯往嘴裡扒拉,這才道:“你挺好的!”

    一桌子都稍微頓了一下,這小子哪裡好了?完全沒看出來。

    就聽啟明道:“只有心思純醇的人,才能思量一點別人不能也不敢思量的事,這是你的長處。想法這個東西,今兒這麼想,明兒那麼想……人遇事之後會不斷修正自己的看法,這往往是需要一生去總結和思索的。我發現,你其實就是這麼一個人。一個靜靜的思考,且總能觸及較深的一個人。”

    費揚果一邊嚼著菜,一邊就心道:這不就是個不停得碰壁,不停反思,不停總結而後獲得頓悟的過程嗎?

    那邊啟明把花椒芽的盆子端起來,把剩下的半碟子菜都給黃宗羲扒拉進碗裡,“沒事!孤珍惜身邊每個大膽嘗試,大膽思索,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的人。孤覺得你很好,孤身邊就缺少你這樣心底純淨的人。”

    一桌子的其他人看見黃宗羲眼睛亮閃閃的,就都低了頭各自扒拉飯去了。

    飯吃完了,黃宗羲很高興的走了。

    年哥兒毫不客氣的說啟明:“黃尊素大人一定會特別‘感激’殿下的。”縱著人家兒子繼續‘理想’下去,這絕不是人家父親樂意看到的。

    啟明心裡嘆氣,他剛才說的真的是真的!這事上總有一些人比較個例,他們在很多關係裡做不到面面俱到,在人群裡看起來他們都很‘笨拙’,很多人際關係好似都處理不好,看起來特別的特立獨行。

    就像是張岱張先生,他不個例嗎?他也很個例,在朝廷這個地方,他很不合群。這人在很多地方都有缺點,但不能不承認,此人在其他地方特別有靈性。

    啟明就說,“這樣的人……要是不能護著他們的這一絲單純,就是毀了大才了。”說著,就看王承恩,“你去找季師傅,告訴他……對黃宗羲不用太過苛責。”

    只不去先見上官,直接來找自己這一點,就夠他喝一壺的。這種人要是不護著點,是幹不下去的。光是排擠也排擠的他無立足之地。

    季成禮得了話,心裡就有數了。怎麼說呢?處的久了,就真覺得祖宗保佑啊,大明竟然出了這麼一位儲君。

    太子這麼包容維護,黃宗羲是感覺不出來的。但這個話得透給黃尊素知道,咱別心裡沒數呀!

    黃尊素能怎麼辦呢?!聯絡東林舊人,咱上個摺子吧!改國-號這個事是可以做的呀!有些事情,不能只看外表是什麼樣的,還得看內裡是什麼樣的。只要裡子不變,那表皮有那麼重要嗎?

    就像是人穿衣服一樣,你換一件衣裳穿,就不是你了嗎?

    於是,飛來的摺子上,越來越的多的贊成換國-號。泰州學派出身的,這是很大的一批人。冬天雪大,書信傳遞滿。好些信是在年後才從傳到的。不得不說,林家的地位和李贄的餘蔭,在這春日裡幾乎都得到了反饋。

    這些人在大明的角角落落,很多人都是官身,很多人祖上是官身,就像是那位方以智的父親,就是收到林家書信的一位。在收到信後,還沒決定信該怎麼寫呢。就受到在家裡守寡的妹妹的書信,說自家的兒子都幹了啥事,尤其是學社裡那麼多人叛逃之後,朝廷便是叫這一撥學社的人都崛了仕途都是該的。他在思量,思量這個摺子該怎麼寫才合適。既得保全兒子,又得叫皇上覺得自己同意改國-號的事跟兒子的事無關,要不然這就像是在跟皇上做買賣了。皇上會不會想:哦!你支持我,是讓我對你兒子網開一面呀!

    千萬不能叫人有這樣的誤會。

    還思量著呢,家裡的書信又以最快的速度送來了,信上說了:自家那兒子被皇上下旨聘到‘求真館’。

    求真館,是個啥館?

    家裡人也說不清,但卻點出了在求真館任職的其他人,有些甚至是兼職。比如,洋人湯若望。比如大博士徐光啟,比如宋應星,比如會做外科手術的陳實功,比如很有名的溫補大夫張景嶽,還有四處瞎跑的那個徐霞客,人不在,但是待遇掛在了求真館。類似的人還有二三十,有些大家聽過名字,有些沒聽過名字,但都被招錄進去了。

    聽說,這裡跟軍事學堂一樣,別的人管不著,是皇上和娘娘親管的。而且,除了大博士拿的最高級別的待遇之外,其他人哪怕沒有任何封號的,對外的品級也含糊,但拿的待遇跟朝廷一品大員拿的待遇是一模一樣的。

    在信中還隱晦的提了:京中的人都說,現在那位大博士拿到的俸祿,雖說當時下旨就說了待遇和親王一樣,但實際上,給予的各種恩賞算下來,大博士比皇上的開銷都多。

    這還有什麼不明白嗎?這地方很要緊,特別要緊特別要緊,跟軍事學堂一樣的地位。甚至享受的待遇比軍事學堂還高。

    不僅增加了求真館,朝廷還特設了問政院。問政院裡有什麼人呢?什麼人都有!

    有朝中致仕官員,有軍中退下來的傷殘或是年邁的將士,有江南數位大商家,有作坊裡的工匠,還有認識一些字的莊稼漢。除此之外,還有像是李夫人,谷大娘這樣的女子,甚至於從宮中退出去的女官,像是張宮令,都在其中。

    除此之外,還有學社的張採,以及數位在學社很有威信的成員。像是楊廷樞,像是楊彝。

    問政院由信王管理日常事務,每旬皇上抽出一個下午,請問政院的人入宮,皇上要親自問政。

    把信看完,什麼感覺呢?

    皇上高明呀!皇上把言路徹底的打開,什麼江南富商,什麼學社領袖,士農工商軍,甚至包括了女子在內,什麼樣的人都有。說吧!說你們的訴求。

    當有合理的地方給你提供一個平臺叫你反饋你的訴求的時候,你要是再鬧,那大概說了,殺了誰都不冤枉。

    他利索的寫摺子,老老實實的,怎麼想的,怎麼思量的,就怎麼寫上去。他認為,國號改為新明,會更好一些。朝廷是該一改之前的風氣,崇尚新風。他認為,現在的方向很恰當,但在今後的十年,朝廷應該推進和鞏固這一變革。新政新風氣不該只在京城,在直隸,應該逐漸的朝大明的角角落落推進。朝廷的政策好,其實只是完成了其中的兩成。真正難的是其他的八成。這八成是什麼呢?是執行力!

    而這些,卻是非時間不可的。

    摺子寫的很實在,摒棄了一切華麗的辭藻,踏踏實實的寫一些乾貨,這就很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