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明月清風(208)二更(明月清風(208)林家會...)

    然後就聽這老大人說,“當然了,這幾句的記載,是有謬誤的,這是司馬遷錯誤的追認的,那個時期的國-號算不上國-號,最多就是部落,或是幾個部落的結盟,稱不上國,自然就說不上是國-號。第一個稱之為國-號的朝代是夏。為何國-號不是別的,偏是夏呢,這是由於崇伯鯀的封地在西邑夏,他的部落叫夏部落。”

    啟明便明白了這傢伙這話裡的意思了!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從這個是後期,開始了家天下。禹建立了一個王朝,取名為夏,夏的由來,是他的父親鯀的封地為夏。後代以這樣的姿態對列祖列宗,這是對的!反之,什麼是錯的呢?繼承了大明的江山,卻要改了這個名字,這就是錯的。

    他想闡述的是這個意思。

    就聽他繼續道,“到了商朝,之所以用商之一字,是因為商部的始祖契,因為跟著大禹一起治水而立功了,立功之後就被封到商這個地方,部落自此就叫商。後來,湯滅了夏,國-號便取商。”

    都是追尋祖上的封號,進而發揚光大。

    “周部族又是早年遷居道周原這個地方,武王滅商之後,周便是國-號……”真的,人家都是追著祖上的根,這也是孝道呀!叫列祖列宗因為後人而榮耀,這就是大孝。

    啟明就道,“那劉邦的封地是漢,所以後來有了大漢。曹操曾被封為魏公,所以建立了魏國。司馬昭為晉公,所以他的兒子自立後,國-號就為晉。楊堅的父親楊忠為隨國公,所以楊堅建立了隋朝;李淵為唐國公,所以,有了唐朝。那照這麼說,父皇登基前封號為簡,難道要改國-號為簡,這個國-號……是不是太過於隨便?先生擺出這個來,何意呢?”

    意思就是:“國-號的更改,代表的意思舊有的政權滅亡,新的政權的確立,也就是改朝換代。”

    國-號變了,就證明這不是一個朝代了。

    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啟明沉吟了一瞬間就道:“名字這個東西,是一個標識。名字貼在身上,為的別人叫的。隨著海貿的發展,咱們跟周邊的國家來往越來越頻繁了。作為閣老,你知道別人管大明叫什麼嗎?”

    王紀沒有說話。

    啟明就道,“有一個人,咱們大家都不陌生,他叫利瑪竇,您該是熟悉的吧。徐大博士,李之藻等都跟他極為熟悉,雖說死了二十來年了,但他的著作很多都採納,被學習。孤閒暇之時,也拿來消遣,前不久,看到一本利瑪竇的手札,在他的手札上,明確記載了,在西方傳教士的口中,大明的名字叫做□□。而這個名字,隨著他們的遊走傳教,已經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了。這就像是什麼呢?像是市井裡好些個人,這個叫栓子,那個叫狗蛋,轉臉還有一個叫牛糞。說栓子,叫狗蛋,喊牛糞,這都知道誰是誰,可要是突然一說大名,估計很多人都表示不認識。那您說,這名字是有大家不知道的那個好呢?還是用大家都知道的那個好呢?”

    王紀這節課講了一半,直接走了。

    太子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他,其實換名字是為了大明更有辨識度的話,改了也行的。

    這又是一個無法溝通的點。他發現太子太過於重‘利’而輕‘禮’,只看到國-號改了之後的利,卻忽視了國-號更改要符合‘禮’。

    老大人憂心忡忡,太子是個聰慧且有主見的人,想影響這樣的人,帶著純粹的目的性是不行的,這得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但基本可以判定,這個法子沒戲。太子一出口沒說維護誰,就單純的告訴你怎麼想的,兩人考慮的點不一樣,這不是張口就能說服的。

    那現在怎麼辦呢?幾個人站在一起,一直決定,這個事情啊:拖!

    不是叫考慮嗎?行!咱們考慮著呢,至於考慮到啥時候再說。

    事緩則圓嘛,不能急於一時。

    可他們想拖,卻有人不想拖。一直在朝上不咋說話的承恩侯,就跟吃錯了藥似得,這一天大朝上,該說的都說了,有本啟奏,無本退朝都喊了,結果,林文寶從勳貴的行列裡站出來,“皇上,臣有本奏。”

    四爺:“………………”登基十數年了,啟明都快十歲了。自家這老丈人是第一次單獨開口說話。以前都是隨大溜的喊口號,喊完拉倒。今兒這冒出來,想幹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