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明月清風(182)一更(明月清風(182)有時候...)

    明月清風(182)有時候就是這樣的,怕什麼來什麼。三月十八的冊封大典,眼看都到了跟前了,禮部安排的彩排都過了兩輪了,結果請來的耆老們上摺子表示:這個禮儀流程不對。有人不明白,說這耆老是幹嘛的?朝廷上的事,有你們什麼事。不是這麼一碼事。禮部為了這次冊封典禮的隆重,就把開國之初,朱元璋冊封朱標時候的禮儀流程拿來參考了!當時是立國之初呀,大明朝的第一個太子。當時朱元璋對長子那是相當滿意的,也正好藉著這個冊封典禮彰顯皇家威儀,因此,這個冊封典禮,當真是非同一般。細數過去,在歷朝歷代的太子冊封上,少有與之比肩的。因著隆重,所以必然繁瑣。但是禮部也不是照搬的,因著皇后一直能大朝,這跟當年的馬皇后還不一樣。也因著皇后能大朝,一直就有在前朝的習慣,禮部就在原有的冊封規矩上做了改動。比如,太子應該在前面拜了父皇,這才能去後面拜母后,這是原本的規矩。禮部呢,就把這兩個合併了,一起在前面拜見父皇和母后。拜完之後,皇后再回後面,接受諸王道賀,接受朝廷命婦的恭賀。禮部覺得這就可以了,四爺覺得也行,這不就定下來了嗎?在這個冊封的典禮中,為什麼請耆老呢?耆老不是官,是民間德高望重,有威望的紳士。他們是作為民間的代表被請來的,在冊封典禮當天,他們得跟著各國的使臣、還有僧、道這些人一起,站在文官的南面,面西而立。這個是個非常嚴肅的事情,每個人什麼位置,都有嚴格的規定。就像是文武大臣,在當天一定得提前到位,在午門集合。集合之後,文官必須侍立在文樓的北邊,面朝西。而武官必須侍立在武樓的北邊,面朝東站著。文是文,武是武,各有各的地方。耆老作為民間的代表,把他們放在文官的後面,一起在文樓上參加這個隆重的儀式。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的!凡是國有大典,必請民間名流。這些人還不同於當官的,朝臣你要敢這麼放屁,四爺立馬給你挪個地方,邊兒玩去。可民間的這種人,你劈頭蓋面訓一頓嗎?人家是你的子民,人家貴。人家不是你的臣子,人家是你請來的客人。禮部給為難的,在四爺面前一副坐立難安的樣子,“……這流程冊子是必須要發到每個人手裡,以確保不出差錯的……”誰知道這些人真敢說,轉臉就遞了摺子上來,不叫皇后到前面來?老糊塗了呀!滿朝沒人敢這麼說,你們一個個的可能耐了呀!四爺將摺子往邊上一放,“你是主管這事的官員嘛,事還得你去辦。既然定下來,輕易便不能改了。彩排都兩回了,突然改了程序,這像個什麼樣子,中間出了差錯更難看。”那怎麼辦呢?“怎麼辦?”四爺將摺子還給他,“你請回來的人,你處理。”禮部:“………………”嘚!也是我該著的。只得領命了,這事回去想想,實在想不出來,再來問皇上吧!總得皇上知道,咱私下想法子了。可回去琢磨來琢磨去的,這事要是不處理利索,真可能就麻煩大了。這是太子的冊封典禮呀,找誰?對!找工部尚書去!這傢伙現在還是太子的總師傅呢。問問他總沒錯吧!季成禮覺得禮部是個死腦筋,“耆老是你請來的客人,對吧?”對!“客人對主家指手畫腳,這是什麼客人呀?惡客留著過年呢?”季成禮很乾脆,“另外請些知情識趣的來就是了!”那現在請的這些怎麼辦?總不能橫不提豎不提的就這麼把人給打發了吧。這些人總還代表民間的一種聲音的,他們要是亂放炮,對皇家也不是好事!尤其是對娘娘有妨礙。季成禮白了他一眼,轉身走了。話都到這份上了,你還說你不懂,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呀?這有些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他一邊往出走,一邊喊小廝,“……跑哪玩去了?老爺如今這把歲數了……神昏體乏的,春上這倒春寒呀……一個不小心就著涼了……爺就是沒說,你說你都不知道請個太醫來,給爺請個平安脈嗎?”絮絮叨叨的,走遠了。禮部一拍額頭,可不是忙傻了嗎?對對對!請個太醫去瞧瞧,也算是朝廷的關懷了。請誰呢?這事得叫個知情識趣,嘴還嚴,且十分樂意幹這事的人去幹。對了!王肯堂!先當官後從醫,當官能當的不錯,不想當官了,學醫還能學出來,太醫也當的很好!曾一出言就廢了閣老的那位大能。就他了!他親自去請人,就把摺子的事提了一句,話沒說完呢,這人秒懂,“走!”禮部:“……”這人不當官真可惜了!這人出門前還叫了人,“凡是參加典禮儀式的,包括朝廷誥命在內,年五十以上,都過一遍。”官員也有自己的專職太醫的,每個太醫手裡都有名單,各自去找自己負責的官員去吧,只要過五十的,再給檢查一遍,年紀大的人嘛,突發疾病暈在那樣的場合算怎麼回事?合情合理!能被稱為耆老的,肯定在年過五十的範圍之內,去給他們檢查,一點也不突兀。檢查的時候,他面色溫和,問了許多,“是不是夜裡尿多?”是啊!禮部被派去跟著的心說,這個年歲了,夜裡尿不多才奇怪。“天不亮就睡不踏實了,晌午又乏的沒精神?”可不!老了呀!“也不全是老了……”那是?“嗯…………沒大事,但是呢,能歇著還是先歇著……”說著,就起身,拉了禮部被派來的小官小吏,‘小聲’提醒,“你們辦事也太不靠譜了……怎麼把人家給折騰來了……這要是出事了算誰的?不行啊……作為大夫我堅決不同意叫老人家去那麼折騰兩三天的……你們趕緊想辦法再請人,老先生這身子……不成!”裡面的人聽的真真的,心說我這是啥病呀!這太醫一進來,他就忙問:“不知老夫這身體……”“沒事!您老放寬心,能有啥事呢!安心待著,朝廷給您看診用藥的費用還是有的,只管安心養著……藥的事您不用管,太醫院打發專人來照看!您是皇上的客人,照顧您是應該的……”然後各種的安排,吃什麼,不能吃什麼。什麼時候用藥,打發了學徒專門伺候。這人心裡就跟裝了一隻老虎似得,這得是多大的病呀,這個陣仗。想去串個門子,問問其他人,結果門口還多了禁衛軍,“您老怎麼不歇著呢?歇著吧。”這怎麼護衛都有了?“各國的使臣也住在這裡,您得體諒。”哦哦哦!雖然不知道使臣住在這裡,你守在我的院子門口是啥意思,但是,這麼大的典禮,/>人家守衛還說,“這會子我們正在清點,半個時辰之後,您再出來,成嗎?配合配合。”成!這一回去,進了一碗粥。這是要喝藥了,不能空腹呀!喝了粥,喝了藥,就覺得困了。這一覺睡的可踏實了,再醒來,都是晚上了。晚上睡不著了,但晚上也不適合串門子了。整個的,晝夜顛倒了。禮部得到信兒的時候,對大夫這種東西就有點懼怕,尤其是底線比較低的大夫,更懼怕了!你說他得多損呀,倒是不給人瞎用藥,一點點安神的湯藥用在不該用的時間,這不就把事情給辦了嗎?這些耆老用不成了,現在上哪找別的耆老去?這回他不自己拿主意,去問皇上吧!時間真不夠了,再要請來的人再出么蛾子,自己得自掛東南枝了。結果去的時候,皇后也在御書房。他這個那個一說,皇后覺得:“耆老這麼難找嗎?你去每個村裡問問,哪個村裡沒有話事的老人呀?你去商會問問,哪個商會沒有扛把子?你去碼頭問問,那力巴里派活的,哪個是沒威信的?耆老嘛,受人尊敬的就是耆老。”誰規定他一定得是秀才舉人,家裡出過什麼人了不起的人物,家裡的家產有幾何?他們算毛呀!出了京城,隨便拎去,茶寮的小老闆都能給你指出十個八個在方圓一片有威信的人來。另外,耆老一定得是老頭嗎?老太太不行嗎?“我記得城西那個軍墾裡,有一位姓耿的老大娘,今年快七十了,九個兒子,全在戍邊,而今已經戰死了四個了,她寡婦人家,一個人撫養了九個兒子,兒子都從軍了,她當不得耆老?還有朱字營的谷大娘,照管那麼些孤兒,她當不得耆老?秦良玉將軍能上武樓,高桂英將軍能上武樓,那這樣的大娘以耆老的身份上文樓,又怎麼著了呢?”禮部的臉都嚇白了,他急著看四爺,“皇上,這真不成呀!秦將軍和高將軍上武樓可以!但是耆老真不能選……”老太太呀!本來娘娘說的那些村裡的話事人之類的,都不行的!但現在他不敢說了!他現在唯一的要求就是,有點威信的,男的,就行!要不然,他沒法對下交代呀!禮部並不是那麼好做的,真敢這麼幹,御史臺非噴死自己不可。便是御史彈劾了,皇上護了自己,可外面那些讀書人呢?自家的府門口天天得被扔臭雞蛋信不信?他不敢冒這個大不韙!而且,典禮就在跟前了,咱求個平穩,成嗎?現在這不是大家要找事,這是娘娘要生事呀!四爺攔著這位禮部的老大人,這人腦子是不咋活泛呀!桐桐生事不是為了事一定成的,她生事是為了用事牽制住其他人,一個個的都應付她生出來的事了,也就顧不上再生其他事了!她親兒子的冊封典禮,她不知道先求穩的道理?因此,他就道:“有誰覺得請的耆老不行,你就說要本要請女耆老的……”禮部:“……”哦!這個意思呀!就跟做生意似得,等著還價呢。也就是說,女耆老就是說說?不是!四爺特認真的說,“娘娘既然說出口了,就沒落到地上的道理。像是娘娘說的那兩位老婦人,都該請來!叫他們隨誥命一起,去後殿參加大殿。”禮部:“……”就是以後別招惹娘娘的意思!娘娘慣愛獅子大張口,常出些叫人瞠目結舌的難題出來。但凡出口就得接住,這還得了?臣這次懂了,真懂了,一定給辦的好好的。特別麻溜的,再不說不會辦事了。這其實是好處理的!還有一部分,其實才是四爺和桐桐擔心的,那就是僧、道。方外之人,不能摒棄在外。可自家跟僧和道的關係都有點不怎麼和諧。尤其是跟道家,鬧過相當大的不愉快。佛家的話,皇家有皇家寺廟,從應天到京城,數座皇家寺廟,每年皇家都出一部分錢給寺廟。這次除了大喇|嘛,就是皇家寺廟的主持了。道家,怎麼請?禮部這老兒至今能用,就是此人在有些事的處理上,其實也還行!他也是知道,鬧不好就會出事。怎麼辦呢?早早的,他就請了武當。武當跟大明皇室關係有多和諧呢?這老兒在奏明請的是武當的時候說明了情況,林雨桐才知道。像是成祖皇帝,在位期間,給武當下了三十多道聖旨。武當的各種建築他都親自過問。還有世宗皇帝朱厚熜,他是求子的,為求子在武當做大醮,前前後後加起來,得有十次,然後才得了一個兒子。他在位四十五年,一共給武當下了一百四十道聖旨。你說這些事,林雨桐上哪記住去?人家這一說,她才恍然,然後還小聲的跟四爺說,“你說那些武俠小說,也不都是瞎編亂造的。”那麼編,必是有緣由的。四爺說她閒的慌,趁著大典之前,得空見見這些主持吧!又把朱由校拉出來,一起見見武當的人。反正是,方方面面的都得安撫到。這邊起了葫蘆了,給摁下去了。嚇的那邊的瓢暫時不敢露頭。維—穩嘛!就在這麼一種氛圍之下,大典到底是來了。三月十八,天氣晴好,陽光普照,京城裡處處張燈結綵,皇宮裡處處都是禮樂之聲。林雨桐和四爺端坐在上,看著啟明一身太子禮服,一步一步的走上前來,緩緩跪下。禮官高唱:冊長子朱啟明為皇太子。這個禮官唱完,另一讚者高唱:俯——伏——興——平身!啟明隨著贊者的聲音:俯身,伏地拜,仰頭,平身。隨著承製官一聲‘承製畢’,皇太子便正式的登上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