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二先生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七章:大衍之數

    那些下圍棋的,到了關鍵時刻,大腦運轉過度,可以明顯觀察到他們的大腦消耗能量加劇。

    下著下著暈了過去,可不在少數。一盤棋下完,順利減肥兩三斤,也時有發生。

    所以,接下來只會公開前三層。

    後面的,普通人強行修煉,只會傷身。

    “像我現在,每秒鐘大腦運算十億次,基本上你們能想到的運算,我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想出來。”

    “即使原本計算不出來,我也可以臨時創造一個新的方法、路徑去解決。也就是臨時創造一個新的數學公式去解決未知難題,這就是數學的奧秘。”

    聽到這裡,陸舟就開口了:“像我,現在閉著眼睛,就能模擬出方圓一定範圍內的所有情況。我可以通過觀察,精神感知來給周圍的世界建模,然後通過模型,通過一定的規律,直接用數學推測出未來幾秒種後,這個世界該有的模樣。”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其實就是短時間內的預測未來。當然,我說的比較簡單,但實際上,你想真的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這不僅僅是運算能力的問題,還涉及到我們對世界規律的掌握程度。”

    如果,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定律,也不知道重力加速度、空氣阻力等一系列概念,那麼你就算看到有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你也無法清楚的計算出這個蘋果,到底在多久之後落地。

    同樣的,如果你不知道拋物線的相關知識,不會建立函數,不會數學建模,也不會受力分析,那你就算運算能力再強幾倍,你也無法精確的在物體落地之前,計算出目標的落點。

    以此類推,如果你不用的地理學,不會看雲圖,不懂氣溫等一系列基礎知識,那麼就算你通過精神力觀察,得知了此刻天上的大氣模型,你也無法計算出未來本地的詳細天氣情況。

    而在陸舟看來,萬有引力定律也好,拋物線也罷,數學建模、物理學、地理學相關知識,其實都可以看作是人們對世間萬事萬物的認知。

    只不過,這些認知在科學層面被轉化為了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公式。

    如果玄學一點,這些公式,可不可以認為是天地運轉的規律,學習這些公式的過程,能否視作悟道?

    而不同的大能修士,或許悟道的方式也不一樣,而同一門派之人,則是有著相同的悟道方式,所以可以交流借鑑。

    而如今的數學乃至於整個科學體系,就是一個可供全員悟道的超級悟道體系?

    “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說完,季真就想起了熊巖在北海郡之時,利用天賦所獲得的儒家功法。

    雖然當時大家都說,儒家功法太過唯心,仁義禮智信什麼的,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統一標準,很有點兒自由心證的味道。

    所以,忽必烈成了當代儒家大宗師。

    所以,後世的儒家子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根據統治者的需要,很隨意的解釋儒家經典,使之符合自己或統治者的需求。

    這也是儒家為何能傳揚兩千多年的根本原因,不是儒家的戰鬥力真的強於百家,而是儒家在最強的那幾家裡面是最沒節操的,在最沒節操的百家之中,又是實力最強大的。

    所以,慢慢的儒家就成了唯一擁有統治地位的學說,甚至到了後期,還開始反過來威脅皇權了。

    而當時儒家功法被熊巖整理出來之後,季真和陸舟當時就產生了一個想法:你們儒家可以通過特殊功法,把人們的心靈境界轉化為實打實的戰鬥力,那麼我能不能把數學的運算能力轉化為戰鬥力呢?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便有了現在的這本大衍之數,這本功法理論上的效果,應該是數學能力越強,個人實力越高,但是現在還做不到這一步,只能是心算能力越強,個人實力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