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 淮南形勝,蓬萊雲鏡

    楚國定鼎南方之勢不可阻擋,齊小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從他統一青州開始就在思考如何遏制楚國的北伐。筆趣庫

    青州是齊國基本盤,不能將戰火燃至根基,並且青州的地形地貌,顯然不足作為天險對抗統一南方的強楚。

    這時將對抗陣線南移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青州之南即為徐淮,淮河地區即為勢在必得。

    所以當齊小白得知楚軍居然戰勝妖國,並且還有餘力渡江北伐後,他非常不甘。

    他作為立志統一天下的雄主,當然知道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淮河一線無論對於南方政權還是北方政權,都無比重要。

    對於南朝來說,起碼要佔據長江以北的淮河兩岸,只有江淮一體,才能夠形成縱深防禦,單是一條線的長江防線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楚國就是南朝,對於楚國來說,長江作為天險夠格,但作為防線還需要江北的支點。

    這第一個支點便是江北重鎮廣陵,此城所在溝通長江淮河,如果要守住長江,就必須要依靠廣陵作為戰略支點。

    但廣陵周邊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遭到北軍的重兵圍攻。

    因此要保住廣陵這個戰略支點,就必須佔據淮南一帶。

    淮河、泗水水系發達,南朝軍隊防守時,複雜的水系避免了直面北方騎兵的衝擊,同時可以從後方不斷向支點城池輸送支援。

    南朝佔據廣陵及淮南可以坐穩江山,那北朝失去淮南亦將攻守易勢。

    特別是如今楚國佔據荊州南陽郡,已經擁有直攻中原的重大優勢,再被楚國佔據江北的淮南,那日後楚國北伐即可兵出三路。

    漢中、南陽、淮南,無論誰統一北方,也不想見到南朝擁有如此巨大的戰略優勢。

    前兩路,蜀地被漢中鎖龍,反攻漢中地勢上處於極大劣勢;南陽前出,則會遇上北朝的重兵集團,特別是騎兵,如今楚國在南陽邊境是採取守勢。

    可淮南這一路,卻是楚國佔據巨大優勢。

    南人駕船,北人乘馬。

    南方水系眾多,氣候溫暖,冬季河流不封凍。船隻運貨拉人,快捷便利。

    北方產馬,騎兵機動性強,衝擊力大,由此帶來的巨大消耗,需要車載馬馱長途運輸。

    在效率上,北方明顯弱於南方,這一點猶以淮河流域最為明顯。

    元衍界人道王朝歷史上,少有以南伐北成功的案例,但只要有,無不是自徐淮北伐成功。

    南朝在淮河上頻繁調動軍隊和物資,以遠超北朝的效率,積累戰爭優勢。

    ……

    由於齊小白判斷楚軍主力將和妖族大軍相持日久,所以只是出動了八萬軍隊攻佔彭城國,另外的主力還在兗州和魏晉大軍征伐不休。

    趙國被瓜分,齊軍佔了最大的好處,也得到了魏晉甚至燕國的重點關照。

    不過現在淮南即將被楚國攻佔,為了未來南北爭鋒的大局考慮,齊小白一邊放棄兗州的部分利益抽掉主力南下,一邊派使者向魏晉說明情況,告訴他們認清大敵。

    齊小白本下不了決心,可其核心幕僚還有背後的天靈道,都出言相勸。

    “國家欲取江東,先須積穀彭城。徐州良田十萬餘頃,水陸肥沃,清汴通流,足以溉灌,興置屯田,資糧易積,非直戍卒豐飽,亦有吞敵之勢也。”

    在天靈道眼中,真正的大敵只有神庭扶持的南楚和正一道扶持的秦國。

    其它諸如魏晉燕,最終的結果也就是趙國的下場。

    對於爭取徐州人心來說,明面上楚軍肯定是更容易被人接納,因為楚軍師出有名。

    首先大一統理論深入人心,李隆以神武皇帝的身份御駕親征,這符合統一大義。

    再有就是楚軍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名義,有“賢王”之稱的廣陵侯,為了挽救深陷內戰的百姓於水火,親往楚國求援,神武皇帝這是應邀而來。

    楚軍不僅不是侵略者的身份,而且是光明偉正的拯救者,大義人心俱全。

    齊王齊小白當初為了打彭城國一個措手不及,突出一個“快”字,根本就沒時間去弄什麼遮

    掩入侵的手段,或者說他沒太在意人心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