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 秦國擴張之路,江州鬼蜮

    李隆誓師伐蜀可謂是牽動天下人的目光,特別是楚國的鄰國們,佔據豫州的魏國,以及揚州的吳國,甚至交州的南海國和南交國都有投射過來關注的目光。

    魏國佔據中原繁華之地,受到趙晉兩國的覬覦,三國之間至今未分出一個勝負,  所以魏國倒也不敢輕動,只是派軍隊陳列邊境。

    李隆這次實際帶兵入蜀的人馬是十五萬人,但其中正兵只有七萬,另外的八萬都是民兵和輔兵相雜。

    不是李隆自大,為什麼打荊北都能動用十萬正兵,打蜀國這麼一個大國只帶七萬正兵,  完全是迫不得已。

    楚軍目前的家底是正兵十五萬,在籍輔兵十萬,經過兩年以上操練的可動員民兵三十萬人。

    以楚國民兵的戰鬥力來說,只要配齊甲械,再經過一兩場實戰磨礪,不比其它國家的一線兵卒要差。

    這麼多兵馬看起來很多,可統一荊州全境後,楚國需要防守的邊境關隘也大大增多了。

    荊州用武之地,四通八達不是說說而已,楚國的國防壓力是真的很重。

    即使魏國還有趙、晉兩個老對手,這次仍陳兵邊境,看其情況如果有機會,肯定會咬楚國一口。

    吳國亦然,一邊和越國打得不可開交,一邊派出大量哨探,  探查楚國邊境情況。

    只有交州的國家,向楚國示好,自己主動將邊軍後撤三十里。

    然而這也是因為交州的具體情況所決定,楚國相比於他們來說,國力還是太過強大了。

    別的不說,  南海國的黃虎可是被打出去的,  知道楚軍的戰鬥力,根本不是還沒統合交州的他能夠惹得起的。

    三方邊境需要邊軍鎮守,國內也需要陸軍協助水師鎮壓雲夢澤水匪,處處用兵,再多的兵力也不夠。

    要不是這幾年大豐收,各處的倉儲都有糧食勉力支撐,可能楚國出兵的資糧都沒有。

    但如果入蜀不能獲得勝利,繳獲蜀國承平多年的積累,周邊的鄰國必將如同餓虎撕咬虛弱的楚國。

    這次帶入蜀地的民兵輔兵都是精銳,李隆也是想借入蜀一戰磨礪出足夠的正兵,不然未來龐大的國土哪來的兵力去防守。

    就算奉行精兵之策,如今也要暴兵了。

    魏國坐擁豫州千萬之民,居然拉出百萬之兵,如此窮兵黷武,是魏國君臣昏庸嗎?

    不,四戰之地,兵力不夠只能是被強國吞噬兼併。

    入蜀之前,  李隆下發詔令,  加強民兵集訓,  隨時要能做預備役補充。

    只要這次在富庶的蜀地得到足夠資糧,李隆就能有底氣暴兵,他從起家之初建立的民兵體制,就是為這天做準備。

    楚軍主力在漫漫江水的推動下,於興平九年一月十二登陸江關,楚軍先鋒留了三百人駐守,領軍校尉向李隆彙報情況。

    原來李虎不僅攻破了奉節,還打下了雲陽,兵鋒直到萬縣方才停下。

    三千人連破一關兩縣,為主力大軍留下了足夠的戰略空間,就連李隆都有些驚訝。

    跟在他身邊太久,李隆還怕李虎只能做一個護衛頭子了,現在看來能獨擋一面,有大將之才。

    楚軍的訓練方式可以訓練出精銳強兵,乃至優秀的中下層將校,可上將和帥才就難了。

    到現在楚國立鼎荊州,楚軍中能帶五萬大軍以上,做方面帥才的大將仍然只有張定安一個。

    逼不得已,李隆甚至啟用了去做文官的呂璧為將,他將率軍兩萬作為另一路偏師在襄樊等待戰機,一旦時機合適,便入漢中梁國。

    楚國知道趁著靈潮到來之前儘量多攻佔地盤,秦國剛剛吞併大虞殘留的遺產,自然也不會枯守國內,應鴻羽虎視天下的野心從來都沒有隱藏過。

    秦國此時能夠對外擴張的方略不外乎三條路,一是繼續向西,以沙甘二州為根基攻入戎國,收復昔日四州舊土。

    這條路好處很明顯,戎國容易打,其蠻族國人加起來也不過百萬,如何能扛得住秦國中央禁軍的猛攻猛打。

    應鴻羽別的不說,帶兵還是很有一套,當初率兵鎮壓象州叛亂就是應鴻羽的梟雄之路起始。

    蠻人此前能肆無忌憚入侵大虞邊境,打草谷,那也是大虞內憂外患需要用武的地方太多,並不是打不過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