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善後,荊南節度使

    郡城既下,後續統一永山全郡也就水到渠成了,沒有哪家大戶在這個時候還不識相。

    最主要的是由於趙家氣運反噬,與之相近的家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牽連,這時還真就沒一個家族敢跳出來。

    李隆大軍每至一縣,這一縣的城門都大開,士族與百姓都是一副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的場面。

    主要是軍事威懾太嚇人了,永山郡還從沒見過這等大軍,甲械之利,人數之多根本提不起任何反抗心理。

    當然李隆也不是一味的強硬,而是張弛有度,他派原永山郡尉呂高馳的侄子呂璧實行懷柔之策。

    由他去和各縣的縣令縣尉談話,給他們講解李隆的政策,原地留任是不會了,需要派去郎陵學習。

    願意學習,接受李隆執政理念的,考核通過保留原有品級,異地任官。

    不願意的,也不勉強,准許辭官修養,什麼時候想通了什麼時候再去學習考核。

    至於那個時候還有多少空位,可就說不好了。

    呂高馳呂壁都是永山大族呂家出身,雖然如今已經被趙閆夷平,但呂璧的話還是有些可信度的。

    派這樣一個人來和他們交談,也算是表明了李隆的誠意,並不是將你們棄之不用。

    所以永山的這些郡縣高官大都接受了安排,被送往郎陵郡城統一學習考核。

    至於空出來的位置,則是由郎陵調任,要麼升,要麼平級調動。

    李隆入永山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文治武功裡面的武功已經不用懷疑。

    而在眼下的亂世,武功自然是第一位的,有位梟雄說得好,兵強馬壯者為王。

    加上在李隆攻伐的前夕,趙家集體出事,似遭受天譴,更給李隆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李節度可能是真龍,凡事和真龍作對的都不會有好下場,這種說法在永山大族中十分有市場。

    天命在身,還不奉迎,更待何時!

    凡是永山有名有姓的家族都出了最優秀的人才,去參加節度府的屬官考試,想搏一搏那從龍之臣的機緣。

    時間進入興平七年八月,永山最後一點戰火消弭於一處大山中,至此李隆徹底完成永山一統。

    沒有了外部威脅,李隆開始全力整頓內政,照搬郎陵的施政模式。

    郡縣主要官員安排到位,下面的那些低品官員甚至文吏,李隆也沒放過。

    每一城安定,跟在軍隊後面入城必定是一批郎陵士子,他們都是這兩年儲備的人才。

    其中包括了一些需要解決官身級別的小吏,在這兩年的施政中他們表現優秀,被李隆提拔為永山郡的鄉級官員。

    在郎陵設立的鄉一級,在永山一樣要設,即使現在永山人口還不豐,但在一片廢墟上搭起架子遠比以後容易。

    永山郡可供耕作的土地不少,治平年以來一直缺乏勞動力去開墾,導致不少田地都荒廢了。

    有足夠的熟地,吃得飽肚子,沒人願意去費心費力,地開出來了結果被官府一言收回,那不是虧大發。

    鑑於此,也為了保持士卒的戰鬥力,李隆決定分田。

    正兵和民兵都分,只要參戰立功就有田分,一輩子屬於士卒,並且可以傳承。

    這次拿下永山,李隆給全體參戰士卒記集體功勳,提升職級只是一方面,關鍵是正兵每人分田三畝,輔兵每人一畝。

    另有殺敵斬首等功績的,按功績大小獎賞田地和銀錢,最高的一人在擊破趙軍東征主力一戰中有奪旗之功,得了白銀五十兩以及二十畝良田。

    還有三人立有先登之功,獲獎白銀二十兩及十畝良田,其餘有斬首、刺探、潛伏等功績的士卒都獲田不少。

    這些可不是集體功分的田,集體功分的都是荒田,無人耕種多年,需要自己去翻耕蓄養田力。

    立下先登、斬將奪旗等奇功大功獎的都是趙家的族田,是質量上佳的水田。

    發放田契賞錢時,李隆還特意召開了一次賞功大會,當著所有人的面把田契發到功勳之輩的手中。

    當然,只有立奇功大功的士卒才配李隆親自發獎,其餘人都是由什長伍長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