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貓囡囡 作品

第305章 不一樣的突厥人

    中山北路,人來人往。

    被‘趕出’校場的李雲裳還有盧劍婷,正拉著席君買在一處手爐店鋪前挑挑揀揀。

    暖手爐又稱“袖爐”、“手燻”、“火籠”、“懷爐”等等。

    在冬季,是古代宮廷乃至民間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

    從火盆演變過來的暖手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了魏晉南北朝,而到了唐,人們開始用銅製成手爐,但產量稀少,只有少數貴族乃至皇室有實力使用。

    這個時候的手爐器型以“簋簋之屬為之”,即方圓二式,裡面放火炭或尚有餘熱的灶灰,小型的可放在袖子裡“薰衣灸火”。

    一直到明清時,手爐製作工藝達到了高峰。

    手爐的造型也是千變萬化,多姿多樣,有圓形、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瓜稜形、梅花形、海棠形……

    另外,在考慮手爐的實用性和美觀性的同時,工匠們將爐底分別設計成平底、凹底、奶足底、荸薺底等,並且在手爐提把上也作了藝術設計,如弧形柄、花紋柄、花籃柄、折角柄、竹節柄等等。

    紋樣裝飾也是相當考究,通過刻畫幾何形紋飾、吉祥紋飾等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希望、追求、幸福等追求。如“福祿壽”、“和合二仙”、“竹報平安”、“喜上眉梢”、“鯉魚跳龍門”等圖案的手爐,在後世一些古董店還能找到許多。

    精美的雕鑿和鏨刻工藝也是明清手爐的一大亮點。運用鏤雕和鏨刻兩種工藝,在爐蓋上刻有鏤空的花鳥或吉祥圖案,有的還在爐身上雕刻人物、花鳥、山水等紋飾,達到了手爐藝術形象的完美極致。

    而李雲裳面前的手爐店,正是席家莊的產業之一,這裡的手爐可謂是琳琅滿目,各種各樣造型的手爐看得人眼花繚亂。

    有竹編的、木製雕刻的、陶土浮雕的、白瓷花鳥的,當然,銅製的爐子更多,畢竟對席雲飛來說,銅爐更便宜,不過,只能從光幕上買,所以,產量最少。

    店鋪的老闆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俏麗婦人,這人是後來馬周從青樓招募來的店長,對於席君買比較陌生,所以此時並沒有認出席君買的身份,而是把三人當成普通客人,讓小廝招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