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貓囡囡 作品

第69章 皇后也催更

    許多人說,說書(評書)這個行當是從唐開始有的,我看不盡然,從小的看,這每個人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不就是說書的一種形式嗎?

    走南闖北的乞兒和商賈,偶爾聚在街頭巷尾、茶肆酒館閒聊談趣,不也是說書的一種形式嗎?

    同樣是話本,有些人喜歡自己慢慢品味,獨自yy,可是有些人卻喜歡聽人講,雖然聽來的往往都是別人理解的戲文,但聽著享受啊,而且不識字也只能聽。

    都說長安是個大城,一直以來也都是,可是它也小,在這個物質得不到滿足,精神無處慰藉的年代,一點點陳芝麻爛穀子的小事兒都可能被無限放大。

    《知音》,不對,準確的說,應該是《梁祝》這個話本就在這些人的口口相傳下,徹底火了。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近三百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晉室南遷,士人平民紛紛相隨,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漢族南遷和多民族融合。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梁祝》的各個版本在民間得以興傳。許多非漢室出身的民族第一次瞭解漢文化,估計都少不了聽一段這麼一個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

    長孫皇后,李世民一生最愛的女人,雖然是鮮卑族出身,但是她對漢文化的痴愛,絕非任何女子可比,不過她不喜‘三從四德’,卻獨愛有思想有靈魂的女性生活方式。

    她組織編撰的《女則》,被後世腐儒稱為:名不副實。

    什麼意思?

    有些人認為《女則》的內容與後來的《女誡》等倡導三從四德的書籍相同,實則不然。

    明朝仁孝皇后徐氏作品“以教宮壼”的《內訓》,白底黑字提到:“有所謂《女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

    所謂《女則》徒有虛名,言下之意就是《女則》名不副實,“女則”不是“女”之“則”。

    這也難怪,例如,《晉書·列女》裡的謝道韞自身素養高尚,才華橫溢,自命不凡,公然表示對丈夫的不滿,反對丈夫的工作方法,建議丈夫改變工作方式,甚至親手使用武器殺敵。

    而謝道韞爛漫的林下之風,正是長孫皇后在自己的另一部作品《春遊曲》詩作裡所自詡的。

    所以這麼看來,大唐女子思想為何如此開放,或許可能跟長孫皇后有關······咳咳咳,跑題了,說這麼多,只是想表達一點:長孫皇后很喜歡女扮男裝,敢於追求真愛的祝英臺,畢竟,男女平等嘛,憑什麼只有男人能勾搭女人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