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聽風雲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一章 百家爭鳴始

    此言一出,圍觀的所有陳縣百姓,包括周圍被這些儒生的氣勢所攝的衛戍師將士們,都如夢初醒!

    ‘是啊,他們沒交錢,憑什麼進城?’

    一瞬間,大批衛戍師將士齊齊執戈上前,分立於這名法家門人左右,雖未開口,但那股“要想進城,請先交錢”的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九州百姓對於讀者人,大抵都是敬畏交加的。

    敬自然是敬讀書人的學識。

    畏自然是畏讀書人的家世。

    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敬畏,早已根深蒂固!

    以至於這些面對千軍萬馬都能咬牙迎難而上的衛戍師將士,竟都被滾滾而來的吟誦聲給震懾住了,本能的退避三舍以讓行。

    老儒生察覺到風向的變化,臉色微變……這哪裡是交錢不交錢的問題,這分明是儒法兩家精義之間的交鋒!

    “高士此言差矣!”

    老儒生想也不想的先開口駁回了這名法家門人的觀點,然後才定下心神來自習思考,此言到底差在哪裡:“孔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孟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丈此言差異!”

    法家門人迅速領悟了老儒生“我客我有理、我老我有理”的辯論觀點核心,不待老儒生說完便高聲回應到:“非子曰:‘刑過不避大夫,賞善不遺匹夫’,輔國重臣尚且不能超然於律法之外,何況老丈乎?今日老丈年老,便可視律法於無物,明早他人體弱,亦可同視律法於無物!”

    “長此以往,律法威嚴何在?又置萬千遵紀守法之同袍於何地?”

    他側身,向南方揖手,再次拔高了聲調,毫不退讓的說道:“大王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替吾漢廷百姓爭得‘公平’二字,弱冠之年不避刀兵、雖千萬人獨往矣,百戰方取吾等足下‘公平’之地!”

    “今朝老丈卻欲以年老之身,踐踏大王與萬千義士以流血犧牲爭得之‘公平’之地,其心何忍耶?其行何仁耶?”

    一番擲地有聲之言,引得周遭無數陳縣百姓拍手叫好,連帶著那層世代相傳的高大上讀書人濾鏡,都碎了一地。

    ‘枉你們還是讀書人!’

    ‘連我們這些沒讀過書的大老粗都懂得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們還算哪門子的讀書人?’

    ‘he~tui!’

    後方城門樓子下的陳勝,亦暢快遙遙舉杯大笑道:“好活兒,當賞!”

    平心而論,儒家之學不差,法家之學亦不差。

    但錯就錯在,這二者都虔誠的信奉自家的學說為唯一,都認為只有自家的學說才是治國經世的唯一真理!

    事實證明,大多數太過絕對的道理,往往都是錯的……

    他引百家入稷下學宮,就是要讓他們在辯論在進步、在爭鬥中融合,最終結出他想要的鮮美果實!

    老儒生被年輕的法家門人辯駁得啞口無言。

    不是他認同了這名法家門人的道理。

    若他這般輕易的就認同了法家的理念,百家也不會鬥了這麼多年仍沒有達成共識。

    只是這名法家門人扯出了陳勝的虎皮,就算他再醉心典籍不諳人情世故,也知曉不能再漢廷的地盤上取辯駁漢王的主張……至少不能明著辨別!

    氣氛一度尷尬得在場的儒生們都險些在地上扣出一個三室一廳。

    “混賬!”

    就在這時,一道又驚又怒的大喝聲,突然從甕城後方傳來:“爾等豈敢阻攔諸位儒家高士大賢之車架!豈不知諸位儒家高士大賢皆是應大王力邀而來?”

    陳勝只聽聲音,就知道是李斯下場了,哪一口一個“儒家”,補刀補得他都心疼那些儒生。

    周圍百姓們原本大都不知道這些讀書人是哪家的,這下好了,全知道了……

    這老貨也是越來越陰了,明明早就到了,愣是拖到現在才出場補刀。

    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

    正當他心頭暗爽不已的提起茶盞,“吱”的一口美滋滋的將茶湯抿進口腔內細細品嚐之時,眉角的笑紋突然一僵,惱羞成怒的罵道:“塗山瑤,你屬狗的啊,我走到哪兒你跟到哪兒?”

    “鵝鵝鵝鵝……”

    一顆花枝招展的小腦袋從一旁的城牆階梯裡探出來,嬉皮笑臉的瞅著他:“原來大王不喜歡小狐狸,喜歡小狗兒嗎?賤妾精通變化之術的哦……”

    “停停停!”

    陳勝慌忙踩下了剎車,這隻痴漢狐狸的車速,真的越來越快了:“有話說、有屁放,沒話沒屁趕緊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