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聽風雲 作品

第一百七十九章 發展

    開春之後,陳郡的政務漸漸走上正軌。

    內政有范增、李斯、王雄三人搭班子,處理郡中的日常政務。

    這三人,不是久經宦海沉浮的老吏,就是老於世故的人精。

    三人聯手打理一個小小的陳郡,已有大材小用之嫌!

    軍政由陳守和陳刀兩人主持。

    原因麼,就很簡單了。

    在陳郡所有懂得帶兵的將領當中,他們是他最相信的人。

    在陳郡所有他能毫無保留去相信的人當中,他們又是最會帶兵的。

    至於陳勝自己,在從這些繁重而又瑣碎的事務當中抽身出來之後,終於可以集中精力去攻克一些大型項目。

    比如今歲陳郡計劃開墾的三千畝糧田,即便已經交給了魯菽來主持,也必須得他親自把握大方向和進度。

    比如他早就規劃好,但一直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組建的“稷下學宮”項目,也可以上馬了。

    再比如他自身的武道修行,也到了該重點抓一抓的時候了。

    糧田項目暫且不提。

    以陳勝今時今日在陳郡的實力、地位和威望,他只需隔三差五的去督農司坐一坐,哪怕一句話都不說,都足以幫助魯菽推平他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阻力!

    三千傾土地,要湊齊並不難。

    難的是,一要離陳縣近,二要連成片。

    好在如今陳縣內還能好好的,頂著脖子上那十來斤吃喝兒的世家大族掌舵人,已經沒有一個蠢貨。

    在陳勝清楚明白的表達了他對這件事情的重視態度之後,這些人壓根就不再需要魯菽上門去協商,他們自個兒就會拿著家裡的所有地契找上門來,求著魯菽幫忙看一看。

    不少機靈的掌舵人,還派出了大批族中子弟,成天啥正事都不幹,就盯著魯菽的工作進度,常常魯菽遇到困難,還沒等他回來跟陳勝張口,這些人就已經幫他把問題給擺平了!

    這個項目,如今正以魯菽覺得失控的速度,在正確的道路上發足狂奔,眼瞅著魯菽就要從苦逼的項目經理,變成牛逼的甲方爸爸……

    陳勝這陣子真正花大力氣操辦的,是稷下學宮項目。

    他請范增出馬,在陳縣與蟠龍寨之間找了一塊緊鄰沙河的風水寶地,命人在其上修建十來間木頭平房,然後就掛上了“稷下學宮”的門匾。

    他有心以稷下學宮為中心再興建一座城鎮,用以安置陳縣內現有以及將來湧入陳縣的流民,只是興建一座城池非是一時之功,陳郡現在的虛弱情況,也負擔不起他大興土木,只能徐徐圖之。

    籌備階段的稷下學宮,開設有五科:農科、兵科、武科、文科、工科。

    真正開始教學工作的,只有兵科。

    其他的四個科目,現在既沒有教師,也沒有學生。

    趁著迴歸陳縣的五萬紅衣軍官兵,正在開展隊列訓練的檔口,陳勝召集軍中營級及以上的一百多位軍官,進入稷下學宮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學習。

    其實用“學習”這兩個字,或許不太恰當。

    用“分享”、“共同探討”這一類的字眼,更為準確一些。

    因為目前陳郡之內,沒有才能足以給這些軍官當老師的統兵大將。

    反正陳勝自認為他是不夠格的。

    陳守和陳刀就更不用說了。

    就算是項梁,段位也還低了點!

    是以陳勝只能用“分享”和“共同探討”的方式,總結他們在碭山之戰和譙郡之戰中學到的一些經驗。

    陳勝和陳守,分享他們在指揮作戰上的一些心得和感悟,以及遇到的一些問題。

    陳刀和李仲、陳七等人,分享他們在領兵作戰過程中,領悟的一些訣竅,以及遇到的一些問題。

    但即便是以這種教學進度比較緩慢、比較細緻的“分享”與“共同探討”的形式,開設軍官訓練班,教學質量依然遠遠不符陳勝的預期。

    人的天資有高低,有的機敏,有的遲鈍,機敏者可以舉一反三,遲鈍者舉三都未必能理解其一。

    人的文化有高低,有的家學淵源深厚,詩書傳家、世代行伍,而有的,祖祖輩輩都是不識字的佃戶。

    天資與文化的差距,就造成了理解能力的天差地別!

    同聽一堂課,課後一問反饋,十個人能給出七八種反饋。

    其中還有過半數,都是類似於“俺覺得該衝”、“俺覺得該招呼其他營的弟兄們一起衝”這類聽了就跟沒聽一樣的無用反饋。

    陳勝這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記憶深刻的那幾所大名鼎鼎的民國軍校,無論是黃埔軍校還是保定軍校,招生都有一個“考”字兒!

    其學子,就算不全都是有錢有勢的富家弟子,也絕對都是識文斷字的進步青年。

    至少不識字的文盲,肯定是進不去那兩所軍校的。

    這麼說來,好像還只有我兔那種軍中掃盲,層層推薦、選拔優秀軍官,前往軍校學習的軍官培養機制,更符合紅衣軍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