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門 作品

第三十九章 火車

    相比起聚變發電機,火電廠的原理就更加簡單了,無非是通過託林和氧的混合燃燒把水燒熱,通過高壓蒸汽推動發電機葉輪旋轉而已。甚至,因為塞德娜星上重力較低的緣故,葉輪的旋轉更加容易,同等條件下,效率比地球上更高。

    在得知發現了儲量巨大的氧礦,建造火電站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之後,這段時間籠罩在人們頭上的陰霾瞬間一掃而空。柴誠等電力工程專業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設計出了一號火電站的圖紙,然後立刻熱火朝天的投入到了建造之中。

    一號火電站位於距離生活圈不遠的地方,總佔地大約有百萬平米的樣子,但是一期工程佔地只有一萬平米左右。

    一期工程之中,計劃建造裝機容量為3000kw的發電機兩臺,除去損耗,全功率運轉的話,這兩臺發電機一天能發電13萬度左右的樣子。相應的,每天需要消耗大約70噸託林,150噸氧的樣子。一個月就需要託林和氧總計6600噸。

    如此巨大的物資消耗量,很顯然必須要有一條專門的鐵路線路連接到火電廠來。於是路網又做出了一些修改,不僅聯通了火電廠,也聯通了那個氧礦,還聯通了生活圈附近的那個儲備有巨量託林的峽谷。

    每天13萬度的發電量,也就能在初期支撐一下鐵路線路的運轉罷了,長期來看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整個一號火電廠的整體規劃,裝機容量將達到100萬千瓦的樣子,每天可以發2200萬度電——大約相當於地球時代某個著名水電站十分之一不到的樣子,每個月要消耗託林和氧氣總計110萬噸左右。

    到那時候,多餘的電量就可以支撐趙長星去建設更多的種植車間出產更多的糧食,建造更多的畜牧水產養殖車間出產更多肉蛋奶魚,建造更多生活區供更多人居住,順便再將工業區規模繼續擴大了。

    在人們的忙碌之中,一號電廠的配套設施首先建好。一條鐵路直接通到了這裡,粗大的電纜也從火電廠引出,通到了鐵路線路上,通到了生活區、工業區等地方。

    來自工業區的各種機器開始在初期的框架之上安裝調試,第一個月所需要消耗的託林礦和氧礦等也已經到位。它們就那樣被隨意扔到了空地上放著,反正也不用擔心它們會融化。

    當所有機器全都調試完畢,可以正式開始發電之時,趙長星和柴誠等項目負責人俱都來到了現場。

    氧礦和託林礦順著兩條不同的道路被運送到了氣化室之中,首先在那裡升溫融化為氣體。因為只有氣體狀態的它們才便於提純,剔除雜質。

    這第一次發電過程,融化固態氧和託林的電力來自於外界。不過在正式開始發電之後就不用這麼麻煩了。發電廠的廢熱會被引導過來用於融化它們。現在,電廠連一點電都沒有發,更不要說廢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