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446章 邊御史

 謝玄英訝然:“辛尚書家?”

 “嗯。”晏鴻之道,“王厚文提了一嘴,我就見了見。”

 “如何?”

 “唯唯諾諾的,死讀書。”晏鴻之搖搖頭,“他們家人也多,就是不知道老大媳婦怎麼想了。”

 尚書的孫子和御史的孫子,天差地別。

 嫁到辛家算高嫁,邊家算低嫁,前者人口繁多,關係必定錯綜複雜,後者人口又太少,假如邊御史夫妻一死,獨木難支。

 但話說回來,邊家……“邊家那個我也見了,在遼東出生的,很懂事,可嫁過去要吃苦。”晏鴻之嘆氣,“一個受委屈,一個受苦,我都不看好。”

 謝玄英問:“外甥女自己怎麼想?”

 晏鴻之沉吟:“隱孃的心氣有點高。”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晏隱娘是晏家唯一的孫輩,她身子又不好,晏大奶奶自然疼如珠寶,晏鴻之常年在外,洪夫人性情隨和,除了小時候隔三差五生病,幾乎沒有任何煩心的事。

 她弟弟出生時,她已然開始上學。

 晏鴻之空閒了教她詩文,洪夫人教點插花女紅,母親教點管家,可以說,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

 故此,她出落得格外出色,某種程度上,既有許意孃的玲瓏敏捷,又有王絮孃的才華橫溢。

 父親是戶部中層官吏,位置不顯赫但穩定,祖父是大儒,桃李滿天下。辛家和邊家同時看上她,並不奇怪。

 謝玄英想想:“何時相看,老師知會我一聲吧。”

 和邊御史搭關係,直接上門也太冒昧了,通過晏鴻之肯定更為妥當。

 晏鴻之也樂得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一口答應。

 -

 古代的相親場合選擇有限,通常選在道觀佛寺,也不知道是不是神佛面前眾生平等,忌諱也沒那麼多。

 和邊家的相看,就在清虛觀。

 晏大奶奶帶了晏隱娘,在後頭和邊太太說話,外頭,謝玄英和晏大一起見了邊御史。

 邊御史四十多歲,不到五十,可看起來比晏鴻之還老,滿面風霜,一看就是吃過苦的人。

 謝玄英和他聊起了遼東的馬政。

 邊御史回答:“遼東馬寺北起遼河套,南至復州灣,地方雖大,馬卻不多了,不過五六千。”

 謝玄英微微吃驚:“這麼少?”

 “今夕不同往日啊。”邊御史苦笑,“缺口多從馬市補充,如今的軍馬,多是從女真朝鮮買來的。”

 謝玄英下意識地算了算錢:“花費不少,還是樁朋銀補買?”

 “補買,按級每月分攤。”邊御史隨口就能答上來,“都指揮使一錢,鎮撫七分,旗中再出五分。若馬倒死、走失,馬主樁銀四兩,指揮二兩五錢,鎮撫二兩,旗軍一兩五。”

 所謂樁朋銀,其實就是樁頭銀和朋合銀的統稱,樁頭銀就是罰金,馬死了丟了都要罰錢,朋合銀是補貼,各級軍官分攤,以減少罰金的數額。

 否則,馬主死了馬匹,賠錢就能傾家蕩產。

 “有用嗎?”謝玄英問得很仔細。

 邊御史看了他一眼,輕輕嘆息:“朋合銀照交不誤,罰銀只多不少,軍士深以為苦。”

 謝玄英也知道問題在哪裡了。

 各級軍士每月交錢,但說是補貼到買馬,實則無法準確落地,箇中貓膩太多,並未真正減輕負擔。

 他蹙眉思索。

 晏大爺趁機問起了邊小郎的功課。

 邊御史的口吻難掩自豪:“讀書一向用功,從不用我們擔心,已經考過童生,明年讓他回老家,考個正經的功名再說。”

 邊小郎今年十六,此前又在遼東苦寒之地,能考出童生,足以證明讀書不差,考個秀才也不會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