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 作品

第68章 三章合一

    這是機會也是挑戰。

    畢竟是在部委重要領導們面前侃侃而談,還要說服他們,一般人都會膽怯但何熙等的就是這個機會,她就知道,即便沒有先例,但能夠同意她開二手設備進口公司的領導們,怎麼可能不給她機會?

    何熙毫不猶豫,聲音響亮地回答:“敢!”

    等著何熙走了,小王進來倒茶,都忍不住說:“您還擔心何總不敢呢,那聲音,我隔著門都聽見了,您放心吧。”

    張俊點點頭:“她是天不怕地不怕啊。”不過他又說:“這是好事。溫吞水,前怕狼後怕虎,做不成事。改開浪潮下,我們要的就是這種精神。”

    第二天七點半,何熙就帶著幾個工作人員帶著東西到了部委,這會兒還沒到上班時間,不過何熙知道秘書小王肯定會這個點到的。

    所以見了他就要求進入會議室佈置一下,小王瞧了瞧何熙身後的人和東西,倒是也沒拒絕把門打開了。

    等著他們忙完,恰好八點半,又收拾了收拾,小王就過來敲敲門:“領導們馬上來,你們準備一下吧。”

    何熙和孟愛華、于敏連忙站到了門口,不多時,就瞧見張俊帶著十幾個人往這邊走過來,這裡面有何熙熟悉劉成禮,潘少華和雷諾幾位司長,也有何熙只是眼熟的領導。

    等著到了,何熙連忙打了招呼,不過這群人的目光卻被眼見的會議室吸引了。

    原本的會議室就是一大排長桌子,大家在這裡開個會,什麼也沒有。

    但現在,桌子整體向外移,空出來的地方放著一張大概一米五乘以兩米的鐵板,被一個架子支撐著,上面用吸鐵石固定著一張大紙,上面畫著簡筆畫,馬路上汽車穿梭,馬路後高樓大廈。

    上面空白的地方寫著一行字:晴天機械與東北齒輪廠合作的商業計劃書。

    大家看了看,還是張俊先說的話:“還弄了個背景,不過這畫挺好。這是美麗國吧!”

    何熙就說:“這是我今天的講解版,上面有我這份商業計劃書的重要提要。不過畫的不是美麗國,而是二十年後的夏國。”

    這話一出,大家忍不住都去看了看,高樓大廈隨便數數也有二三十層,一條不長的馬路上,大的小的遠的近的,足足十幾輛車,上面畫的的確是黑頭髮黑眼睛的夏國人,但是這樓的高度,這車的密度,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但無論如何,僅僅這幅畫,就將大家帶入了憧憬當中。

    等著他們落座,何熙就走了過去,開始了她今天的說服工作:“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何熙,是民營企業晴天機械的總經理。”

    “昨天張部長通知我,有這個機會可以講講我一個民營企業,為什麼想要和國營東北齒輪廠合作,我思來想去,決定用商業計劃書的方式來進行解說。這樣更有條理一些。”

    “首先第一項,我要說的是公司使命。”

    隨著她這聲一落,後面的兩個工作人員立刻鬆開了上面的吸鐵石,嗖的一下撤走了剛剛封面,露出了後面的第二張紙。

    這後面居然還有?不過大家也就是驚訝了一下,立刻被畫面吸引了。因為上面還是延續了第一張的風格,不過左邊只有一臺畫著黑頭髮的小轎車,右邊則有著五顏六色頭髮的十幾輛車,還有黑點點,代表無窮無盡,彷彿車的海洋。

    中間只有四個字和一個符號——公司使命:

    這後面顯然應該有具體內容的,卻沒寫出來,大家忍不住看向何熙,以為會解釋一下,哪裡想到何熙卻說“按理說在一開始,我應該將我們的使命目的告訴大家,以便大家理解我為什麼要與東北齒輪廠合作。”

    “但我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來個倒敘的方式。所以,我們先講的是行業痛點。”

    後面畫面隨之而變,不過就沒有那麼多喧賓奪主的小汽車了,而是簡略的寫著三行字。

    大家忍不住眯起了眼睛,看到了第一行字:“行業數據”。

    就聽見何熙講到:“要做什麼,首先要對這個行業進行分析。

    晴天機械既然要做整車,那必然是在小轎車行業深耕,所以用的是小轎車的數據。去年全國小轎車生產5400輛,但是銷售量只有2000輛,也就是說有63%的汽車銷售出來就變成庫存了。

    真的是我們的汽車市場不夠大嗎?我這裡還有一個數據,去年我們國家進口汽車2萬輛。

    也就是說,不是我們沒有需求,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我們的國產車打不過進口車。為什麼呢?

    我在這一年間也見了不少使用進口車的人,問詢下有這樣幾個重要原因,一是質量差,動不動就撂挑子,半路上被拖回去,明明用車為了省事,結果卻成了費事。

    二是油耗高,同樣的車型,每年的油費就比進口車尤其是比櫻花國的進口車高一半左右,這是一筆大開銷。

    三是技術落後,發動機不行導致跑得慢超不了車,底盤不行減震功能幾乎沒有,裝配不行車子一動嘰裡咕嚕亂響等等。

    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進口車,也不願意購買庫存的國產車。

    這本來是優勝略汰,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但是對於我們的夏國來說卻是不容樂觀,因為這樣導致了我們的汽車廠完全無法養活自己,以南河省為例,六家汽車廠已經轉產四家,剩下的一家在生產二輪推車,另一家今年乾脆沒開工。

    不用時間太長,一年時間如果得不到改善,我敢斷定,這六家汽車廠一家也不會剩。南河如此,放眼全國又能剩下多少呢?

    但這並不是最可怕的,因為如果僅僅是進口汽車擠佔市場的話,我們畢竟還有汽車證的限制,部分國產車是能夠活下去的。但現在行業最大的問題是,託卡集團同東汽集團合作,將會在1984年推出合資車。”

    “這就是我們國產車的競爭對手。”

    後面的畫面陡然換了,變成了競品分析:託卡集團八個字,下面則是一輛很漂亮的汽車照片。

    何熙直接說:“我們同託卡集團簽訂的合同,將要在國內推出的第一輛汽車s系列轎車,我委託國外的同行拿到了它的數據。它非常先進,搭載的是87馬力的1.6l直列四缸化油器發動機,前輪驅動,匹配4速手動變速箱。”

    “而我們現在的主流汽車京牌212吉普,採用的則是75馬力直列四缸發動機,四輪驅動,鼓式剎車,三速手動變速箱。”

    “無論是換擋感還是操縱感遠差於s系列。更何況,s系列轎車足足比京牌212吉普輕500公斤,每小時的耗油量是212吉普的60%。而且,它的裝配技術要遠超於我們的現有水準,試駕過的司機的評價是:非常安靜,沒有噪音。”

    何熙扭頭問:“這樣的合資車上市,我們的國產車可以競爭的過嗎?”

    這些數據,有些領導知道,有些領導不分管這個,是並不知道的,本來何熙講國產車的問題所在,很多人都覺得沒什麼意思,畢竟大家都知道,但當何熙將進口車和合資車的數據放在這裡,大家卻一下子精神起來。

    差的太遠了,真的沒活路。

    不過,這又如何呢。

    立刻就有人問:“所以我們才引進,你這樣講,彷彿引進技術是有問題的。不引進怎麼辦?就這麼落後嗎?”

    何熙就笑了:“馬司長是嗎?我下一個要談的就是他山之玉。”

    說完,後面的畫面就換了,是一張引著換成了穿著高麗國傳統服飾的小人正在開車,上面寫著:高麗國汽車行業的崛起之路。

    何熙說:“歷史總是相似的,1962年高麗國一年的汽車產量只有兩千臺,高麗國曾經和我們一樣,尋求整車技術引進,跟他們合作的,有著名汽車品牌特福,也有跟我們正在合作的託卡集團,但是屢屢受挫,因為他們發現,他們只是零配件組裝廠,得不到任何核心技術,無論多少年,他們都不會有自己的汽車。

    所以,一方面,在1973年他們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來設計自己的國產汽車。而另一方面,他們也在保護自己的汽車行業,通過提高關稅,禁止合資車和進口車打廣告等方式,扶持本國汽車行業。

    最終在1976年,他們自主生產的pony汽車一經問世,一年間賣出了1.7萬臺。高麗汽車工業終於發展起來。”

    “所以我的想法是,引進技術是必須要走的道路,它會有一種示範和競爭作用,但如果沒有了國產車,那麼我們最終將成為國外汽車公司的斂財市場。”

    “現在,再想想我剛才列舉的數據,不正是這樣嗎?我請問各位,在我們夏國境內,是否有一家可以與合資車抗衡的國產汽車公司?”

    “我們沒有,那麼當合資車上市的時候,我們的汽車市場則是一片平原,任由對方馳騁,沒有任何阻擋。”

    “所以,現在我才來說我們公司的使命是什麼?”

    這會兒,兩個工作人員又將那張“公司使命:”的圖掛了上去,何熙從他們手裡接過了一支筆,回頭大筆寫上:做可以與合資車抗衡的全國產車。

    她擲地有聲地說道:“一輛完全國產可以與合資車抗衡國產車,不僅僅代表著我們有了自己的汽車工業,還代表著話語權!我們可以制定價格,我們可以制定行業規則,我們可以跟他們坐下來平等聊一聊,而不是他們說不要我們的齒輪廠,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