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 作品

第25章 三章合一

    在他們說出大比武這件事的時候, 何熙就想到了內容應該跟t185有關。

    你想,廠務會是兩個星期前開的,為什麼昨天突然打電話讓她來?那會兒徐廠長已經從張部長那兒知道了大比武的事情, 這件事更重要吧。

    只有一個可能:比武的內容和何熙有關。

    那就是t185改造了。

    大比武顧名思義就是集中行業內的精英,進行某一項或者某幾項的考核。

    這是一種促進交流的方式,可最重要的, 也是比較各廠的水平。

    這會兒部委正和泰斯集團進行磋商引進,所有的廠子都恨不得孔雀開屏,展示自己的技術和強項,徐廠長可不就想到了她?

    那邊, 鄭文華激動的很:“小何顧問,你就是我們的天降奇兵啊!”

    霍知松倒是冷靜理智點,但也是很高興的:“原本海州廠並不佔優, 我們實在是沒有什麼特色。但你在,我們可就把握大多了。”

    兩個人顯然對這事兒給予厚望, 而且預估樂觀, 這晚上,何熙倒是沒怎麼樣,他倆卻是喝了不少。

    晚上吃完飯後,鄭文華和霍知松都有點醉了,先叮囑了史佳林照顧好何熙、李仲國, 就一起走回家屬院了。

    史佳林自然是要送何熙和李仲國的,順便路上跟何熙聊天, “徐廠長買了後天的火車票, 後天到。明天你有什麼想去的地方嗎?海州還是有好幾個不錯的景區的, 我請了假, 帶你們去逛逛吧。”

    李仲國聽了就想打趣:他上次見史佳林, 這傢伙還是個工作狂呢,連夜長途回來,宿舍都不回就直接上班,現在居然請假了?!

    結果何熙卻說:“不去了,不想逛。我想看看海州廠的廠史,你們有嗎?”

    史佳林都沒想到何熙想看這個,一般人可是對這方面沒什麼興趣的。

    不過這都是很容易的事兒,史佳林點頭:“有的,就在我們廠圖書室,不過你現在還不是廠裡的人,明天我帶你進去吧。”

    何熙就跟他約好了早上八點在廠門口見面。

    等著分開回了屋子,李仲國才說她:“妹妹,廠史有什麼好看的,你說看資料都覺得正常點。”

    何熙就說:“廠史可是好東西,你可以從這裡面知道這個廠子從無到有所有的歷史,你還可以知道它如今進步到了什麼程度,有什麼重大的改變改革,規章制度的制定,設備的引進,甚至是桎梏在哪裡。這不比一點點去問強多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看人。”

    “看人?”何熙剛剛一說,李仲國就發現自己淺薄了,那麼後面這句話,讓他更感興趣了。“怎麼看?”

    “這種廠子和我們水泵經銷不一樣,都有專人記錄的。也就是說,廠子裡的突出貢獻都會被記錄下來。他們有可能退休了,但卻是現在工人的師父,也有可能還沒退休,是工廠的骨幹。既然要改造t185,那我肯定要和這個廠子裡的人打交道的,早點了解有好處。”

    李仲國想了想,不由拍案叫絕,新到一個地方,這可是做準備的好方法!

    知己知彼嗎?!

    戲臺上的將軍們都這樣。

    當然,他還想到了:“也可以瞭解瞭解那位王川華。”

    何熙給他點了個贊,她見過的海州廠領導,無論是徐海信還是鄭文華和霍知松,都是對工作熱心熱愛的人,但顯然,不可能所有人都這樣,譬如還沒打交道就對她有意見的王川華,改造t185不是幾天就能成的,她得融入這個廠子,所以必須有所準備。

    何熙稱讚:“二哥最聰明瞭。”

    李仲國這下可是放心了:“本來碰見了王川華,我一點不想走,怕你受委屈。不過現在我放心了,那我明天就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何熙送了李仲國上公交車,就去了廠門口。

    史佳林已經等在這裡了,瞧見她就招了招手,等著何熙過來了,他就遞給了何熙一個工牌:“已經跟保衛說過了,你這幾天帶著這個,就能進廠,走吧。”

    上次去聚賢鎮農機廠的時候,何熙就覺得裡面乾淨整潔大方,現在進了海州廠,又是不一樣的氣魄。

    進門就是用整塊石頭雕刻的廠名:海州柴油機廠。兩邊都是寬闊的水泥路,很遠處才能看到廠房。

    史佳林帶著他往旁邊的一座五層樓走過去,“這是我們的辦公樓,圖書室就在二層,我們的辦公室,還有領導們的辦公室,也都在這個樓。”

    圖書室也就兩個教室那麼大,他們雖然來得不晚,但這會兒已經開門了,而且裡面還有幾個人已經在看書。

    史佳林跟**說了說何熙後,帶著她進來,聲音就壓低了很多:“廠史都在這裡,我們廠是1938年建廠,還挺多的。”

    何熙瞧了瞧,果不其然都佔了一書架,她將自己的筆記本和鋼筆放下,就一頭紮了進去,開始翻看了。

    史佳林本想陪著一起看的,可是何熙看書彷彿入了迷,完全沉浸其中,史佳林想想,也就是這樣的著迷,才能讓這麼年輕的女孩有這麼厲害的技術,他也不打擾,說了句:“中午我來接你吃飯。”

    何熙沒空搭理他,只是點點頭,這跟技術科那幫人入定後一個樣,史佳林也不在意,笑笑回去上班了。

    何熙在圖書館,一看就是兩天。

    而在京城,徐海信也準備告辭了,不過沒想到,臨走還碰上了江城廠的老廠長許燕勝。

    許燕勝今年已經六十歲了,按道理,這個月他就可以退休。可是接班人何國強出了問題,如今新廠長懸而未決,所以他還是主持江城廠工作。

    這位老前輩,徐海信其實很少打交道。

    主要是兩人不對脾性。

    徐海信是個敢闖敢幹的性子,而許燕勝是很謹慎的人,上一屆江城廠的方廠長退休後,他接任二十年,江城廠是沒出過錯,也沒得過彩,平穩的不得了。

    顯然,平穩日子過多了,許燕勝也沒想到,會在要退休之前,給自己的完美職業生涯添上一筆汙點——好好的引進項目,居然飛了。

    所以,連夜坐火車趕了來。

    這會兒,兩個人都在張俊副部長的門口等著,徐海信是告辭,臨走前再一次表表決心——他反正臉皮厚,也不怕別人說他前幾天拍桌子,今天賠笑臉。

    而許燕勝顯然是為了項目來的。

    他這會兒心事重重,看徐海信也不是很順眼。瞧見辦公室有人,短時間輪不上他倆,許燕勝直接就開口了:“你說你弄得這叫什麼事。就算是全國柴油機廠大比武,海州廠也輪不上啊,你折騰這個幹什麼?”

    這是事實,可沒這麼說的,徐海信臉直接就拉下來了:“許廠長,你怎麼就知道海州廠不行呢?我就說我們行!”

    許燕勝太無語了,“你們哪裡行?你們就一個t185賣的還成,返修率還挺高。別的產品呢?沒一個打出市場來的。你們的技術科,除了修修東西,自己能設計嗎?泰斯的項目落地,可不是拿來就行的,那是需要改造的,你們有這樣的人才嗎?”

    “人家都叫你徐大炮,你真是天天放高炮。”

    這真是太不給面子了。

    徐海信就是挺煩這些大廠子的傲慢感,對,他們設備舊,產品少,人才也少,可這樣就不能想進步了?

    難不成因為本身起點低,就只能原地踏步不思進取?

    在他看來,這簡直就是荒謬。

    徐海信也是這麼說的:“許廠長,我敬你是前輩,所以不說粗話。不過我不同意你剛剛的說法,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你不會信,我也懶得跟你扯。我知道你想要回項目,既然你對江城廠這麼自信?要什麼呀,你們這麼有信心,也參加啊。

    我徐海信就一句話,咱們大比武見!站在同一平臺上,看看我們海州廠,到底有沒有資格來參加比賽?看看我們海州廠,到底行不行?看看咱們兩個廠,誰更合適?”

    但他說的慷慨激昂,可並沒有讓許燕勝觸動,反而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年輕人,就是太好勝了。”

    所以,這天何熙在圖書館看最後一本廠史,一抬頭,看見的,就是一肚子氣的徐海信。

    徐海信也沒打招呼,而是直接將她的筆記本拿了過來,仔細翻了翻,何熙記憶很好,不過還是習慣的喜歡寫在本子上。

    內容都很有條理,建廠後每一臺機器引進,每一次技術創新都列的清清楚楚,哪年發生的事兒,現在是否還在用,這臺機器或者這個技術是領先還是落後行業水平,當然,海州廠真沒幾個領先技術,都是用紅筆寫的落後五年,十年。

    除此之外,還記下了是誰主導的,是誰落實的,上面寫著一個個姓名。

    徐海信看的是一會兒難受一會兒高興。

    難受的是,就這個攤子。

    他不是不想大刀闊斧地改革,破釜沉舟地創新,可是廠子上千人,調頭哪裡容易。牽一髮動千軍,他束手束腳,這已經是他四處逢源,折騰到的最好的結果了。

    高興的是何熙。

    他真沒看錯這丫頭。

    第一次見面,何熙對氣缸套就侃侃而談,有條有理簡直驚為天人。

    第二次沒見,不過九封信也讓人驚豔,一臺發動機雖然體積不大,但涉及到方方面面,何熙幾乎沒有短板。

    第三次見面,就是今天了。

    他剛剛在門口站了許久,別的看書的人早就發現了,只有這丫頭始終低頭深入其中,半點沒發現,這專注力,也可解釋她年紀輕輕怎麼就這麼厲害。

    現在這筆記,更是讓人驚訝和動容,要知道,這些機器技術可橫跨幾十年,廠史上可不會寫著現在最先進的是什麼,但何熙就是知道,這就代表著,她學識的深度厚度足夠。

    最重要的是她對海州廠的用心。能想到看廠史瞭解整個廠子的現狀,真是有心了。

    他將筆記本還給何熙:“這是瞭解的差不多了?”

    何熙點點頭:“差不多了。”

    徐海信直接坐在了她對面:“說說你的印象?”

    何熙直接把筆記本合上了,這些東西都在腦子裡了:“海州廠從1938年建廠,前身其實不是機械廠,而是一家碾米機廠,1960年增加了發動機生產線,改為海州機械廠,1970年才更名為海州柴油機廠。

    現在整個廠子有兩個車間,裝配一車間,裝配二車間。還有一個分廠熱處理廠。

    裝配一車間只生產t185發動機,電機和組裝t185系列拖拉機。裝配二車間主要生產其他系列發動機。熱處理廠主要是生產餘熱進行供暖。

    熱處理廠其實就是個鍋爐廠,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二車間的設備也都是老舊設備,甚至有的設備還是60年代的。廠史裡大部分關於二車間的內容都是勤勞苦幹,恐怕效益一般吧。

    只有一車間是一條新的生產線,恐怕是t185設計出來後,全國上馬這個型號拖拉機,海州廠藉機申請上馬的,t185應該承擔了廠裡的大部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