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公子阿寶 作品

第519章 一個更大的坑

    “這個行業怎麼樣?”林冬問。

    “怎麼說呢,我的思路是咱們投資,等上市之後收割,現在科創板做芯片的,上個市動不動就能飆到一千億的市值。”裴潛龍說道。

    “你似乎還沒說行業。”林冬的心裡立刻就否決了這種收割模式。

    拜託,他的目的是虧錢,收割個屁啊。

    “呃,行業其實很艱難,咱們和米國在芯片上的差距,最起碼有一二十年,這個行業高投入低產出,就算死人堆裡爬出來也不見得能活很好,上市是唯一的出路。”裴潛龍很明顯研究過這些東西。

    “如果不上市呢,你說的這個寒武紀,會不會上市。”林冬問。

    “上市啊,鐵定會上市,不上市哪來的錢啊,我估摸著,一年最起碼也得虧好幾個億,這還是不加大投入力度的情況下。”裴潛龍並不看好這個行業,他看好的是上市。

    實際上,只要是清醒的人,都不會看好芯片行業。

    原因不在於我們和米國差距有多大,而是在於,既然可以從外面買,我為啥要投入那麼多錢去自己開發。

    尤其是國內的技術比國外落後一二十年的情況下。

    就拿芯片的製程工藝來舉例子。

    製程工藝——就是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精度越高,生產工藝越先進,在同樣的材料中可以製造更多的電子元件,連接線也越細,精細度就越高,cpu的功耗也就越小。

    別人家現在能夠量產高質量的14nm芯片,而咱們還在死磕28nm。

    中間差了22nm、20nm、16nm好幾代。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人家就能量產10nm的。

    工藝人家的更好,成本上人家的更低。

    技術上的劣勢顯而易見。

    而成本上,許多人都認為國內企業有一定的優勢,但實際上國內企業唯一擁有的成本優勢就是人力成本,在採購成本、設計技術、質量水平的差異下,國內造的東西未必比國外便宜。

    所以,國內的芯片需求商,也都是從外面買。

    正因為這種從外面買,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研發投入,你拿不到訂單,你就沒有錢,沒有錢,你拿錘子去研發更精密的芯片科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