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豬去挖坑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七章 實驗方案設計

  由此可見,想要找到一個跟抗氧化直接聯繫到一起,能夠藥到病除的疾病,還真有點難。

  每個人都知道自由基能引起很多疾病,什麼癌症,衰老,心臟病,糖尿病,等等。

  各種研究也有充足的數據能夠證明這一結論。媤

  但吃下去藥,把sod水平提高,清除掉體內多餘的自由基,就能馬上治好這些疾病嗎?

  誰也沒有確鑿的臨床證據。

  實驗室裡證明有效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獲得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才能作為一款成功的藥物上市。

  所以衛康必須謹慎選擇實驗目標,像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疾病,雖然是一個很好的病症,但病因複雜,干擾因素太多,臨床週期過長,往往還有動輒數年的隨訪時間,並非最佳的選擇。

  理想的方案是選擇一個藥效明顯,快速出結果的病症作為實驗目標,獲得最重要的評價指標。

  等到上市後,再在醫生的支持下,進行其他適應性病症的治療。

  這屬於先買短途票,再上車,然後補個長途票。媤

  算是藥企在規則之內的明面手段,非常合規,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畢竟藥物的發現史上,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上世紀初,科學家本來在研究抗瘧疾藥物,卻發現某款藥物有意料之外的鎮定效果,然後就直接給病人用了,驚喜地發現效果竟然出奇得好,病人吃了不哭也不鬧了。

  接下來,異丙嗪的這款精神科的“青黴素”誕生了,拯救了無數精神病患者,使其免於前額葉切除術的悲慘命運。

  按照衛康的想法,如果直接選擇最難的方案,比如治療冠心病,得花上三五年,才獲得足夠的臨床數據上市。

  然後再跟其他立竿見影的降血脂類藥物一對比,效果很慢,治療時間很長,根本沒有競爭力。

  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慘痛的案例。媤

  上世紀70年代,普羅布考作為fda唯一認證的抗氧化藥物上市,主要用於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冠心病,屬於一種抗氧化降脂藥。

  但由於同期他汀類藥物的興起,降血脂機制更清晰,藥效更明確,治療效果更好。

  使醫學界對抗動脈硬化治療的焦點轉向這類藥物,普羅布考迅速失勢,銷售額大降,在專利到期後,由於利潤太低,從而向fda提出了主動退市。

  這就是一款沒有找準定位,發掘自己優勢的藥物悲劇,作為抗氧化藥物,選擇治療冠心病,在與降脂藥物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淪落到退市的結局。

  衛康可不想這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的藥物身上。

  連號稱可用於臨床的最強氧化劑都已經在心臟病的治療上遭遇了滑鐵盧,他自然不會頭鐵,選擇硬剛那幾個最難的慢性疾病。

  他決定劍走偏鋒,從最簡單的做起,先上市再說。媤

  為了達成這一結果,理想的實驗目標,應該擁有最重要的指標——死亡率和特定疾病發生率。

  也就是說如果不用藥的話,死亡率比較高。

  但是用了藥,能極大降低死亡率。

  這樣一對比,別說藥監局的人了,就是路人也知道哪個藥好。

  至於特定疾病發生率就更好理解了。

  主要是指體內自由基水平不同情況下,某特定疾病的發生幾率。

  只有滿足這兩個指標,才能對試驗數據進行評估,獲得有說服力的數據。媤

  “決定了,就選擇這個病症。”

  衛康終於下定了決心,做出了選擇。

  “急性放射病,這個病還沒有非常對症的藥物,患者死亡率非常高。”

  “這個病的病因很明確,人體短時間內接觸大量放射線照射引起的疾病,而放射損傷效應的主要機制就是自由基損傷,只要解決這個問題,患者自然會康復。”

  “各種研究表示,分子的輻射分解是產生自由基的主要原因,自由基不僅在急性放射病的傷害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痊癒後的放射病期內會繼續造成組織損傷。”

  “活性氧的連鎖反應則會導致生物分子的氧化損傷,引發放射早期效應和纖維化等放射後效應。”

  “因此阻斷活性氧的產生,同時清除已產生的活性氧,是防治放射損傷的有效策略。”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