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四百五十四章 展露才能



            

            “魏王有危險!”幾乎高陵農業學府的學生們幾乎第一時間覺察到這點。

因為李泰的思想,李泰的理念,都是通過農業學府去施展開來的。

他們是李泰意志思想的衍生,在夜晚驚醒過來的學員們,相互看了看,很是茫然。

雖不知道怎麼辦,但卻懷著無論怎麼多少要做點什麼的心思,近乎本能的向著長安匯聚。

學校裡的老師見到這一幕,咬咬牙也選擇跟上去。

一是要保護學生,二是他們比這些學員更清楚魏王對這學府的意義,如果沒有了魏王,那麼農業學府還能不能繼續的存在,這都會成為大問題。

“魏王有危險!”接著因星火燎原天賦而有所覺察的是外流官,徭役等。

他們或多或少是從農業學府畢業的學子,經過社會打磨,其中絕大多數的思想不再像在農業學府中那般純粹。

農業學府的校訓,以及為國為民的願景,在生活的蹉跎中,也變得是那麼遙遠。

但即使如此,此刻魏王有危險卻他們最先跳起來。

正是見到這社會的險惡,他們才會對魏王表示最大的祝福。

因為他們非常的明白,只要魏王還活著,自己等人還庇護在魏王那大樹下,那自己等人的未來還會有期許。

做事,自己付出勞動就會有收穫,做官,哪怕七品縣令也不是不能展望。

但魏王若沒了,那與自己等人或多或少有幾分競爭關係的強豪,怕會馬上反彈。

而儒家為代表的世家地主,更會毫不猶豫的撲上來把自己吃幹抹淨。

也許他們對李泰理念的傳承已經不如當初那般的純粹,但他們卻最先行動起來。

因為魏王的生死跟著他們的利益直接掛鉤。

接著被星火燎原所燃燒起來的,則是在李泰所運營的體系下,逐漸定居下來的百姓。

這輻射面就非常廣泛了,不僅是高陵,甚至幾乎長安周邊大大小小的村落都有影響。

貞觀二年,魏王除滅蝗蟲,貞觀三年魏王建立農業學府,救助流離的流民。

貞觀五年後,魏王推行各種農業用具,講究種田辦法,使得百姓只要聽從農業學府學員們的指導,就能夠耕種出三石,甚至向著四石的麥田。

聖人太高太遠,尤其官僚體系中最小的九品官對百姓來都高得讓自己仰望。

但農學社很近,醫舍很近,整個農業學府出來的人跟自己都很接近。

有什麼耕種好用的東西,農學社會推廣,有什麼頭疼腦熱,醫舍會開方子。

而在農學社學員或者醫舍醫者的談論中,他們明白是魏王建立了這個體系。

他們不認識魏王,但願意給魏王最大的祝福,以期望魏王能夠長命百歲。

而在徭役們行動起來時,很多異國俘虜,也都偷偷跟上來。

真的說起來,其中有些人還是異國將士,但他們喜歡現在的生活,甚至感覺還不錯!

因為哪怕做最低等的徭役,至少是三餐吃飽,偶爾有肉有魚,再想想自己當初在高原上過得是什麼日子,在草原上過得是什麼日子。

哪怕自己一年到頭的努力,但大自然往往一陣風雪,往往把自己的一切都剝奪得乾淨。

甚至某個貴族看到了自己的女兒,自己就要毫不遲疑的獻給貴族。

如果不是真活不下去,誰又想每年把自己的腦袋掛在腰上,去做劫掠為生的生活。

但在這裡不一樣,只要你肯努力,那就能吃飽飯,甚至每天干完了活,若想要以後成為唐人,徭役隊長就會拿著粉筆,教授自己等人寫字,學說漢話。

不止一名異國的徭役發出詢問,“自己也能成為漢人嗎!?”

傳說是從農業學府裡面出來的徭役隊長則是堅定回答,“魏王曾經說過,‘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勞動改造就是要把你從羌狄的蠻夷改造成華夏的百姓!”

而有了能真正融入到大唐社會的希望,有了能成為大唐平民的機會,他們更努力了。

是的,對絕大多數異族徭役來說,他們只奢求成為大唐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