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學子們的安排

    今年時間倒過得極快,李泰看著李淳風從河南陸陸續續送來的百姓滿臉欣慰。

    雖然這些百姓臉上依舊充滿麻木與畏懼,甚至謹慎的他們在來到天津城後帶著幾分理所當然的茫然。

    說實話,對這些災民的離開,河南本地世家見李泰居然派人願意收攏這些災民,自然是樂意之至,否則災民聚集,會不會成為匪患誰也不敢保證。

    一些家裡還有田畝的人,可能死也會死守自家田畝,但更多人只是佃戶,他們沒有土地。

    隨著這次水災,沖垮得不僅是當時對他們造成的直接傷害,更重要得是隨著水災淹沒良田,原本即將秋收的糧食,自然全都被淹死了,他們自然徹底沒了希望。

    這有點像是一群外地的打工者來到大城市打工,到年底快要結算工資了。

    結果天災來了,公司沒了,自己都不知道去找誰討債。

    那些有田地的本地人,還能靠著自家的積蓄,繼續尋找下一個工作,但對絕大多數打工仔來說,那就徹底斷了生路。

    事實上,佃戶們比打工仔們還要來得可憐,因為打工仔們還有退回老家的老路,但對這些佃戶們來說,一場大水他們什麼都沒有了。

    這時候,有良心的地主大發慈悲,讓他們的土地換了糧食,納了他們的女兒幫他們渡過難關,甚至招收幾名家丁,那都是做著善事。

    更多的地主還是自己躲進小樓,誰管這些佃戶的死活,甚至就算杜如晦想要拯救,也一般上從有田地的地主世家開始拯救起。

    這些佃戶只通過施粥維穩,穩住他們不生亂子,而讓本地的世家豪族先恢復秩序,從而進行賑災。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朝廷的控制力貫徹不到基層,所以救民只能先救官。

    這未必是什麼貪官清官的辯論,而是一個政府的執行力不能貫徹到基層,那就只能和當地豪族與世家合作,否則基層百姓是朝廷觸及不到的。

    本來而言,一旦遭受災難,那當地百姓會被清洗一遍,更多中層向著底層滑落。

    而最上層的當地豪族則會藉助這機會或土地兼併,或蓄養奴僕。

    至於最底層的百姓能在這災難中撐過冬天,撐到明年春天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而華夏百姓最不缺少抗爭的精神,如果真活不下去,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那有意思了。

    當地世家強豪,甚至包括杜如晦等人也都是清楚,不能真把底層百姓逼入到絕境,像開設粥棚,給百姓們一點點生的希望,這樣百姓們就不會亂來了。

    百姓們也清楚這一碗粥只能讓自己苟延殘喘,但不能改變自己的困境。

    但在封建社會,縱然是大唐統治的封建社會,難道他們又還能有其他什麼更高的奢求嗎!

    對底層百姓們來說,他們的晉升渠道就只有一條,那就是作為一名府兵參加討伐外族的戰爭,靠命硬從底層百姓一路殺到頂層,除此以外,便沒其他任何辦法。

    這時候,李淳風派人收攏災民北上,對災民們來說,與其說是一縷光照進了自己的生命,還不如說是一場大水摧毀了災民的人生之後,他們渾渾噩噩的跟隨著糧食而已。

    至於李淳風宣傳什麼天天有饅頭吃,人人都有衣服穿,這種事情誰信。

    對這些佃農而言,他們最清楚這世道的殘酷,也就看在李淳風管飯,所以聽話而已。

    不過,李淳風對管理這些百姓也已經得心應手,基本上都是讓這些原本乘坐四人的馬車,擠上十二個人強行把他們送到了德州去,再裝船之後送到天津城。

    別問李淳風是怎麼做到的,畢竟拆了馬車頂部的車廂後,擠一擠總歸還是能擠出些空間來,頂多是那些拉貨的馬匹有些吃力。

    這群人從河東各地到德州這段距離是最容易出現人命的,但到德州後,有著醫療營救助,倒讓路上的折損下降了。

    而李泰派遣過來的醫者也就分成了兩撥,一波在德州建立醫療營

    ,專門來治療那些前往幽州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