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們

    畢竟這燕王好像喜歡年輕人,自己的孩子也年輕啊,這裡還是教授識字的。

    高季輔在這營地中,雖然做得只是掃雪與撒鹽的活,但高季輔到底是聰明人,時不時與徭役們進行聊天,又或者對李泰的徭役政策進行觀察。

    比較起徭役們純粹的為了混口飯吃進行幹活,高季輔清晰發現,李泰對徭役進行了清晰的分層控制。

    最初級的就是自己所在的被朝廷徵召過來的徭役,享受著雖然應該是整個徭役群體中最低級的待遇,但百姓們也還甘之若飴。

    畢竟大冬天的,自己躲在自己的家裡,那是純粹的消耗糧食。

    但在這裡不一樣,雖然只包兩餐,但至少給你吃飽,所以百姓們自然很是樂意。

    甚至有一部分徭役在服役時間結束後,表示自己是佃農,大冬天的回去也沒事情幹,還是讓我留下來繼續幹徭役吧。

    燕王也沒拒絕,繼續讓他們幹,不過這些人也發糧票了,只是這糧票數量並不多,幹一周,也就粟米五斤而已,但即使如此這些人也是感恩戴德。

    這些徭役幹得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雜的,幾乎什麼都做,但多數都是一些基礎工作,比如說掃雪、撒鹽、搬運等等只要是一個人那就是能夠做的事情,都交給了這些徭役。

    這之後便是有著正規編制的徭役,這些人以燕王原本從高陵帶來的高陵徭役為骨幹,那些經過了學習後通過了考核的本地徭役為羽翼,他們有著嚴格制度和每週更新的工作表。

    每天早上,徭役中的隊伍隊長與副隊長,便是開始安排一天的工作,多少的量全部都清清楚楚的展現出來,又合理安排到每個徭役身上。

    說實話,這般分配工作任務,尤其是具體到每人身上幹多少的任務,在以前徭役中真的非常少見。

    而作為工作的隊長,每天還會根據每個編制徭役的狀態對工作任務進行增減,從而儘可能的讓每一個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而每週完成最出色的徭役隊伍,甚至會受到嘉獎,別得不用說,至少每週的第一天都能享受到一頓肉食大餐,看得其他的徭役隊伍那是狂流口水。

    說實話,這樣的分配能力高季輔並不奇怪,高季輔奇怪得是為什麼底層的百姓在燕王的手下會有這般不可思議的執行能力,至少這點自己手下的徭役卻是完全做不到。

    很快高季輔便發現,除了這兩層徭役以外,在李泰的徭役隊伍中,還有第三種特殊徭役,他們的年齡很輕,基本上都是出身於農業學府的學子。

    但在整個徭役體系中卻沒有人會輕視他們,因為他們會教授徭役們識字,以及算術!

    是的,從最初的普通徭役開始,其中年齡較輕的便是會接受這些學子們的教學,教育他們識字,以及算術。

    差不多就是認識五十個左右徭役的常用字,以及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名字,再加上年齡在三十歲以前,基本都能通過初步篩選成為編制徭役。

    但在這之中的徭役年齡會進一步細分,其中二十歲以前的徭役會再次的被挑選出來。

    他們會更進一步的接受教育,比如教授他們更多的文字與數學,尤其是有關工作分配的。

    高季輔自然看得出來,這些東西想一下子掌握那就太不容易了。

    但即使如此,每天晚上都會李泰都會讓農業學府的學子教授這些人一個時辰,旁邊更是有不斷灼燒起來的炭火,燕王卻相當投入。

    如果不願意學習的也可以放棄,李泰從不搞強迫。

    但李泰也明說了,如果想要轉為隊正,這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所以哪怕學習起來很是吃力,這些年輕的徭役也還是咬著牙學習起來。

    看著這些徭役在在燕王一手創立的營寨裡面安居樂業,高季輔也在完成自己的徭役後默默離去。

    回到幽州刺史府,高季輔對正在處理著政務的杜如晦行禮道,“僕射,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