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七章 鹽場發展中

    如果不是這日子實在太難過了,蘇烈也不想要搬遷自己軍營,沒辦法,日子太難過了。

    倒不是朝廷剋扣了蘇烈,事實上大唐府兵制制度決定了在通常情況下,大唐平時是不養兵的,基本上把所有養兵成本全都攤薄到普通百姓身上。

    同時,大唐在貞觀時期也有募兵制,唐太宗征伐高句麗時,其中就不僅是府兵,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募兵制而來。

    只不過募兵制在貞觀時期的規模並不大,同時這些人更多是以將領親衛或其他固定職業專業士兵存在,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基層軍官。

    畢竟哪怕大唐將領都是良將,但府兵制決定了他們要征伐目標時,他們手上士兵絕大多數都是自己並不認識的士卒,甚至有很大可能是新兵。

    而想把這群人快速組織起來,華夏上下五千年,能做到的也就一個,叫做韓信。

    所以,一般司馬或者將軍,平時都會訓練一批規模並不大的士卒,最多不會超過三千人。

    這些人雖然在平時時就只是小兵,但等到真從民間召集各種府兵後,這些人馬上就會被擴充成一個個隊正,教導民間徵召的府兵快速融入軍隊。

    而百姓也樂得快速融入軍隊,因為古代百姓平均壽命未必到達三十歲,對他們而言,拿自己的命去戰場上搏個光明前程是非常值得的。

    這也是貞觀時期,甚至到後面的高宗武周時期,雖然府兵制的底層被不斷破壞,但對底下百姓來說,這多少是條能出頭的路,所以府兵制雖衰但到底沒亡。

    但自從出了李林甫為維護自身相權,提出重用胡將為節度使,使得軍隊與朝廷間原本能夠流通的渠道被堵住了。

    讓胡人成為節度使,漢人統帥再也不能出將入相,這就直接堵住了府兵制最後一口氣。

    因為府兵制的上限直接被堵住了,士兵們再怎麼奮鬥也奮鬥不到上層了。

    簡單的說,這制度本來還能勉強維繫下去,但因李林甫這舉動導致這制度玩不下去了。

    因為軍隊不與朝廷互通,原本雙向循環的水管被強行掰斷,讓軍隊上層一個蘿蔔一個坑,而且個個都是異族人。

    這讓漢人百姓難以信服,更難以接受,簡直是踐踏大唐百姓的榮譽感。

    底層則是均田制被世家不斷破壞,百姓分到得土地被不斷侵蝕,這制度自然就嚥氣了。

    不過,還好朝廷直接拿出第二套新制度,也就是募兵制。

    而唐玄宗能拿出這制度,自然不是唐玄宗一拍腦子馬上想出來的。

    實際上這制度在貞觀,高宗,以及武周時候都有出現,只不過通常情況下這制度只是府兵制度的補充。

    解決府兵制招募而來的士卒不能快速形成戰鬥,完成組織化的問題。

    而現在幽州登記在冊的府兵就是比較初級的募兵制的雛形。

    簡單的說,這些府兵是接受統一訓練,拿著朝廷給俸祿,算正式編制工,吃著職業飯。

    但朝廷雖然養著他們,但要是指望多好那是不現實的。

    就算長安地區的府兵,頂多只是吃大鍋飯的時管飽,但想要吃到肉味,肯定是要什麼節日或者值得慶賀時才行,正常情況下,也就吃飽就可以,吃好是別想了。

    即使如此,想要成為擁有朝廷編輯在冊的府兵,至少在這時代不知道多少人搶著。

    不僅是為了吃飽飯而已,而是這些有正式編制的人,在戰場立了功勳好升官。

    畢竟幹活是臨時工幹,獎章給正式工發,這幾乎是祖傳的,就算貞觀一朝也很難避免。

    除了薛仁貴靠白馬銀槍的造型,一下子吸引了李世民的注意力而平步青雲。

    但現實就是很少有人真從府兵中一步步脫穎而出,莫說成為名將,就算成為普通將軍都很少。

    當然話說回來,正因這裡面有著這麼多彎彎繞繞,蘇烈才選擇向李泰靠攏。

    因為練兵是很花錢的,哪怕只是訓練數量並不多的府兵,蘇烈也明白,想要把這些幽州的府兵訓練成精銳,這花費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