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拜謁王允

    “溫候恕罪,小老兒近日偶感風寒,不知溫候駕到,有失遠迎吶!”聽到下人彙報,王允頭裹布巾,倉皇地跑了出來。

    呂布見狀,連忙將他扶住。

    “子師大人,折煞在下了,在下只是代表相國大人來慰問一下子師大人,大人不必如此。”

    “溫候請入內一敘!”王允鬆了口氣。

    自遷都以來,王允每日是如履薄冰,行事謹慎至極,生怕行差一招,就招來猜忌陷害,故此,瘋狂地替董卓辦事,安穩朝堂諸公,成為了董卓一派和雒陽朝臣一派之間的潤滑劑。

    此舉,自然是大大地俘獲了董卓的賞識,但同時,讓他兩邊討好之餘,也成了眾人嘴中兩面三刀的牆頭草。

    因此,王允一邊忙碌地工作,一邊又承受著重重心理壓力,終是受風寒倒下了,而他病臥在床後,也鮮有人來探望他,不由地,呂布作為董卓跟前紅人,突然到訪,自然是嚇了他一跳。

    王允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出身太原望族,年少成名,是地地道道家長嘴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十九歲就做官,被太原王家寄予厚望,認為他將來會大有成就。

    但是!

    其實王允並不安心做一個文官,反而,他嚮往的是和霍去病一樣保家衛國的軍旅生活!

    當然,他也只能想想,作為王氏家族用心培養的人才,王允只能將自己的夢想壓在心裡最深處,最多隻是習武強身聊以慰藉。

    在這樣崇武習文的環境下長大的,王允的做事風格,一點都不像平常的文弱官員,反而是像武將一樣,做事憑藉一腔義氣,直來直往,不好拐彎抹角。

    比如最初當官的時候就斬首了小黃門趙津,就是看不慣趙津在當地貪贓枉法,仗著朝堂有人就為所欲為。

    而那次的秉公執法,也讓王允嚐到了被百姓愛戴,上司看重的甜頭。

    之後更是看不慣路佛買官,與賣官的太守王球爭辯,因而入獄,幸好得幷州刺史鄧盛看重,保了出來,還當上了幷州別駕!

    王允的仕途也就此一帆風順,被朝廷三公同時徵召,以司徒高第徵為侍御史,相當於從地方調到了中央,又因為後來爆發了黃巾之亂,被選為豫州刺史,文武雙全的王允也在平定黃巾之中大放異彩。

    此時他受到皇帝賞識,百官信任,正是達到人生高光的時刻。

    可就是這時候,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從黃巾軍中,搜到了十常侍張讓與黃巾亂黨私下勾結的信件,一心忠於國事,又皆眼中容不得沙子的王允根本沒想其他,直接將蒐集到的一應鐵證交到了皇帝手中。

    那結果,就很顯然了,張讓哪是那麼容易扳倒的,靈帝的偏袒,非但沒有問罪張讓,反而是舉報的王允被下了獄。

    舉報次年,王允入獄,逢大赦,官復原職。

    沒出十天,又被睚眥必報的張讓以“莫須有”罪名將他治罪,再次入獄……

    幸好,王允的往事,被很多大人物看在眼裡,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等聯名上書替他求情,才免於一難。

    此後,再無力量對抗十常侍的王允只能隱姓埋名,輾轉河內、陳留之間。

    等到靈帝駕崩,才被何進以弔喪的名義再次徵辟,王允感念何進的知遇之恩,正欲捨命相報,得,忽逢雒陽大亂,董卓入京,憋屈的王允只想吐血。

    在何進這個靠山死後,王允也是夜不能寐,終於是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曹操!

    曹操借了他王家的家傳寶刀,七星寶刀,以獻寶之名,刺殺董卓。